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 >

第25章

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第25章

小说: 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供了客观条件。1920年,新奥地利学派米塞斯发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 

核算》,对两种社会制度进行比较尝试。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绩。而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却爆发了经济 

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为了解真相,开始创立比较经济学, 

开展两种制度下的比较经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比较经济研究获得了 

重大的进展,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比较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是指从宏观出发,运用比较方法,研究世界领域内不同国家 

间的经济制度、经济类型、经济现象、经济理论等方面差别的一门经济学科。 

通过比较研究,探索或阐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 

和共同规律。比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下列几个基本内容:一是经济制度 

比较。主要将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决策、计划 

和经济体制的比较,通过两国或多国的经济制度比较,了解各国经济制度的 

特点,二是经济政策比较。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和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比较是 

比较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自3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的经济政策比 

较,主要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手段、理 

论进行比较,而且也对不同制度下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关系等方面进行比 

较。通过比较了解各国经济政策的目标、手段和作用。从而为本国政府制定 

经济政策提供依据。三是经济增长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比较也是比较 

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之一。经济增长比较研究主要对不同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 

下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作用和经济结构等方面进行比 


… Page 100…

较。并采取比较经济分析法对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经济分析。 

     世界现代后期,比较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康芒斯、庇古、洛克斯、 

霍特和熊彼特等人。 

     约翰·罗杰斯·康芒斯(1629—1945)是美国制度学派的主要人物,他 

是进行经济制度比较的先导者,他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出版商家庭,毕 

业于奥柏林大学,当过工人、大学教员。他的主要著作有《制度经济学》(1934 

年)等。他在书中对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资本主义等不同社会制度进行 

比较,并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辩护,这本书成为比较经济学的重要著作。 

     庇古 (1877—1959)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 

1937年,他发表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一书。他以《福利经济学》 

 (1920年)一书的原理,对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资源配置方式进行了比较, 

这样,就从方法论角度推动了比较经济学的问世。 

     洛克斯和霍特是美国的经济学家,也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经济学教 

授。1938年,他们合著出版了《比较经济制度》一书。该书对当时世界上存 

在的四种社会经济制度,即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进行了比较,从而推动了西方比较经济学和比较经济制度研究的发展。 

     约瑟夫·阿罗依斯·熊彼特(1883—1950)是西方比较经济学的重要代 

表人物,也是比较经济制度学的开拓者。他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省的一个 

纺织厂主家庭。1901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经济及法律,获博士学位。从1919 

—1925年,先后任奥地利财政部长、维也纳彼得曼银行总经理、德国波恩大 

学经济学教授。1932年入美国藉,担任哈佛大学教授。他的代表作有:《经 

济发展理论》(1912年)、《经济周期》(1939年)、《资本主义、社会主 

义和民主主义》 (1942年)。他在1942年发表的著作中,提出了“资本主 

义能存在下去吗?”和“社会主义能行得通吗?”这两个新理论问题,并对 

两种制度进行对比。他认为“资本主义将毁灭,社会主义是行得通的”。但 

他赞颂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 


… Page 101…

                         六、非洲、大洋洲经济 



                               1。非洲经济 



      (1)非洲经济概况 

    在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中,非洲与其他洲相比,是一块比较落后的大陆。 

同时,非洲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有些非洲国家还存在原始公社社 

会的氏族部落和奴隶制度的残余,民族资本经济尚处于萌芽状态;一些经济 

较发达的地区,如南非、北非等地,资本主义的企业有一些发展。由于社会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各国的民族解放斗争运动的发展也不平衡。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非洲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英、法、美、日、意等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了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加强对非洲各国经济的掠夺和殖民地的奴役与统治,从而加深了非洲各国人 

民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埃 

及、叙利亚、摩洛哥等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运动的蓬勃发展。在两次世界大 

战之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加强对非洲的争夺,并通过政治手段、资本输出和 

商品输出等途径,攫取非洲的农矿产品和原料,把非洲变成自己的农业附庸。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各国又加强对所属非洲殖民地的经济剥削和 

政治统治,旨在控制非洲各国的经济命脉,同时,强使非洲殖民地半殖民地 

国家实行单一农作物制,使非洲国家成为帝国主义的原料基地和农业附庸。 

帝国主义国家还将战争的损失和经济危机的损失,转嫁给非洲各国人民。所 

有这一切,都使非洲各国经济日益殖民化。 

    ①帝国主义加强对非洲的经济掠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入侵 

非洲,加紧对非洲进行经济掠夺。其对非洲的掠夺、奴役、剥削措施,主要 

有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扩大对非洲的资本输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通过扩 

大资本输出控制非洲各国的经济命脉。1938年,帝国主义各国在非洲投资总 

额为40亿美元,其中英国居首位,占50%,其次是法国、比利时、意大利、 

葡萄牙、美国、德国、日本等。外国资本投资的方向,大都集中在铁路、运 

输、采矿、石油、制造、外贸、银行、种植园等领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投 

资一般沿两个方面发展: 

     一方面是向北非投资。这个时期,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 

等国是外国资本投资的重要场所。英、法是北非殖民地投资的主要国家。1939 

年,法国在北非的投资为40亿金法郎以上。外国垄断资本通过投资使北非成 

为其销售市场、原料产地,从中获取巨利。 

     另一方面是向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投资,即向东非、西非、南非、中非 

等地区投资。1936年,帝国主义国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殖民地投资总额为 

12。2亿英镑。其中英属殖民地的投资占77%,比属殖民地占12%,法属殖民 

地占6%,葡属殖民地占5%。但帝国主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投资地区、部门、 

行业各有侧重。这时,外国资本在非洲投资具有下列特点: 

     一是投资形式多样化。这个时期,外国资本在非洲的投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私人资本投资。主要是通过建立银行,依靠组织垄断公司来开展投资 

活动。例如,英国通过建立南非标准银行、麦加利银行、英属非洲银行来控 

制非洲经济,法国通过西非公司、西非商业公司、龙尼莱佛公司控制法属西 


… Page 102…

非殖民地经济,比利时依靠华比、布鲁塞尔、阿姆班、康美尼爱尔四大财团 

来控制比属非洲殖民地经济,美国通过银行、贸易、建筑等30家公司控制了 

利比里亚的农业、运输、采矿业等经济部门。另一种是提供贷款。这是指由 

宗主国政府向殖民地提供有关“发展基金”、“贷款”、“拨款”等形式, 

帮助殖民地稳定经济,兴建铁路、公路、公共工程等,外国投资者从中牟取 

暴利。 

     二是投资集中于重要地区及部门。外国资本投资大都集中在矿产资源丰 

富的地区和重要的经济部门。1936年外国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南非联邦、西南 

非洲、罗得西亚、比属刚果等地投资额为8亿英镑,它占撒哈拉以南非洲投 

资总额的 68%,而在以生产农业原料为主的尼日利亚、法属西非、苏丹等地 

投资为2亿英镑,它占撒哈拉以南非洲投资总额的16%。 

     三是外国资本在非洲殖民地发展不平衡。因宗主国的经济政治特点和需 

求不同,所以,投资发展不平衡。其主要表现:一方面是在容易榨取天然财 

富的殖民地,投资活跃;另一方面经济落后、自然条件差的殖民地,宗主国 

政府投资较小;再一方面是投资规模不同。例如,英属西非和法属西非,它 

的自然条件大体相同,但投资规模不同。这里,法属西非的人均投资额为2 

英镑,英属西非的人均投资额则为5英镑。 

     第二,蒂国主义加强对非洲经济的掠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 

采取下列手段对非洲经济进行掠夺: 

     一是大力开采非洲大陆的矿产资源。两战之间,帝国主义通过大规模开 

采矿产活动,从非洲掠夺了大量黄金、金刚石、钴、铬、锰、铜、锡等重要 

矿产品,并由垄断组织运往欧、美市场高价销售,攫取了高额垄断利润。如 

1939年法国西非公司资本达1。3亿法郎,较1881年成立时的700万法郎增 

长了19倍。 

     二是强迫非洲农民种植专供出口的经济作物。两战之间,帝国主义强迫 

非洲农民片面种植一种或几种供出口的作物,如棉花、橡胶、剑麻、棕油、 

花生、可可、咖啡、丁香、茶叶、烟草、葡萄等作物,因实行发展单一作物 

政策,使非洲农业成为宗主国的附庸,外国垄断组织通过不等价贸易,从中 

牟取暴利。 

     三是垄断非洲的对外贸易。这个时期,帝国主义及外国垄断资本垄断非 

洲贸易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扩大商业投资。1940年,法国在西非投资 

为90亿法郎,占投资总额210亿法郎的42%以上;另一种是实行不等价贸易。 

帝国主义通过在非洲设立的各种商业公司,如非洲联合公司、英美有限公司 

等,以低价收购非洲人的农产品,以高价出售其工业品和粮食等商品,从中 

牟取高额利润。同时,垄断非洲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另外,帝国主义还通过 

投资修建铁路、公路、码头等事业,加强对非洲经济和贸易的控制。 

     第三,对非洲人民实行超经济剥削。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除 

了加强对非洲进行经济掠夺外,还在非洲实行超经济掠夺,其超经济掠夺方 

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提高捐税。殖民主义者掠夺非洲人的重要方式是利用统治权力,颁 

布法令,提高捐税。殖民当局向非洲人征收的捐税有人头税、茅屋税等税种, 

由部落酋长负责征收税款。税收收入逐年增加。例如,1926—1932年,比利 

时在卢旺达和布隆迪的人头税收入从400万法郎上升为1200万法郎。1928 

—1931年,比属刚果殖民地的非洲人交纳人头税从每年每人36法郎增加到 


… Page 103…

64法郎。英、法、葡、美属非洲殖民地都有类似情况。帝国主义者除了向非 

洲人征收高额税外,还征收农产品出口税、商品进口税以及步枪税、劳动税、 

狗税、劳役代税等苛捐杂税。 

     二是实行强迫劳动。这是超经济剥削的一种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帝国主义各国在非洲殖民地广泛推行强迫劳动制。强迫劳动形式有以下几 

种:一种是推行“社会义务劳动”。即殖民地当局强迫非洲人无偿参加修建 

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义务劳动,每人每年服公役30多天。另一种是实 

行契约工制。指专门替矿山、农场、种植园“招募”工人的代理人,通过部 

落酋长、殖民当局官吏诱骗非洲土著人强制签订契约,前往指定的矿山,种 

植园当劳工。结果,契约工受到残酷剥削,酋长或殖民地官吏,每诱骗送交 

一个非洲人可获得可观的佣金。另外,帝国主义还以签订所谓“劳动契约” 

为诱饵,将非洲人贩卖充当奴隶。 

     三是强迫非洲人为宗主国种植所需的经济作物。帝国主义主要是通过强 

迫非洲农民成立“土著合作社”、“多种庄稼运动”、实行进出口商品的“帝 

国优惠制”、直接控制非洲各国农业、征收高额农业货币税等手段,来迫使 

非洲农民为宗主国生产所需的经济作物或粮食作物。同时,帝国主义还通过 

暴力等手段来掠夺非洲人的土地和剥削非洲人的廉价劳动力,从中发财致 

富。 

     此外,帝国主义还通过在非洲(特别是在南非联邦等地)实行种族歧视 

政策,对非洲工农群众进行超经济掠夺。 

     ②非洲经济殖民地性质的发展。非洲国家自从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 

附属国以来,它的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地性质,而且经济发展也是畸形的。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业的片面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夕,非洲农业是一种封建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帝国主义入侵非洲后, 

一方面促使非洲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将非洲国家变成殖民 

地;另一方面又控制非洲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将其农业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 

系。其主要标志是各殖民地片面地发展若干种供出口的农作物。例如,在两 

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国农业资本家们,不仅自己经营农场或种植园,而且通 

过殖民当局颁布政策法令,强迫非洲土著农民种植规定的少数几种出口作 

物。在两次大战间,非洲的几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产量如可可、花生、咖啡、 

芝麻、烟草、棕榈产品、丁香、甘蔗、西沙尔麻等,都成倍或数倍地增加, 

并在世界总产量中占很大的比重。例如,1938年,非洲几种出口农作物产量 

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大致是:可可65%、花生60%、芝麻47%、棕榈仁97%、 

棕榈油76%、丁香90%、甘蔗58%、西沙尔麻(剑麻)70%。由于农业、特别 

是出口农作物的畸形发展,造成了非洲农业对资本主义世界的依赖性,抑制 

了非洲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导致农业减产,粮食供应不足。加上外国资本 

通过不等价交换和高利贷剥削,使非洲农民生活日趋恶化。 

     第二,工业的畸形发展。在殖民主义的统治、奴役和剥削下,非洲各国 

的工业也存在着畸形发展问题。 

     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