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 >

第20章

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第20章

小说: 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至日本投降,国民党统治区物价上涨了1800多倍,1947年底,物价上涨 

  了14。5万倍左右。结果,国民党政府在货币改革中所发行的法币、金园券、 

  银园券迅速贬值,如同废纸,发挥不了货币作用。这样,国民党的财政金融 

  就彻底崩溃了。财政金融的崩溃,也反映着四大家族统治的破产。 

       二是国民经济的衰落与破产。由于国民党发动反革命内战,导致了社会 

  经济的衰落与破产。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工商业倒闭破产。在蒋管区,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国民党的 

  反动统治、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压榨,中国民族资本工商业处境悲惨,一蹶 

  不振,纷纷倒闭破产。从1946年6月至1947年期间,上海、天津、汉口、 

  广州、重庆等20多个大中城市,计有倒闭破产的工商企业2700多个。工商 

  企业破产造成了工业产量下降,商业停滞,市场萧条。工商业的衰落、崩溃 

  又加速了蒋管区社会经济的解体。 

       另一方面是农村经济日益崩溃。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加 

  强对农民的掠夺,四大家族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使农村经济陷入 

  总崩溃的局面。其主要特点是农田荒芜、耕地面积减少,缺乏劳力、资金、 

  农具,农业产量下降。  1948年,蒋管区的河南、湖南、广东等省的荒地约 

  占耕地总数的30—40%以上。国民党抓壮丁,造成了农业劳动力大量缺乏, 

  耕畜和农具分别较战前减少16%和30%,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  1947年, 

  蒋管区农业生产较战前下降了40%左右。农业产量下降,造成了粮食危机, 

  1947年谷物产量为94。3万市担,小麦为43万市担。被迫进口粮食50多万 

  吨维持局面。这些情况表明,国民党统治区的农业停滞、衰落,农村经济陷 

  入了总破产的境地。 

       三是蒋管区人民掀起解放斗争运动。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广大工农群 

  众生活极端贫困,失业、破产,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为了翻身解放, 

  广大人民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反压迫的爱国民主运动。蒋管区人民的斗 

  争,不仅动摇了美蒋反动统治的基础,而且也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全面崩溃。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就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内,以社会主 

  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一种过渡性经济。从 

  1927—1945年期间,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经历了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①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1927年~1935年,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 

  时期,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 

  福建、湖南等15个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雏型。这个时 

  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下列五种经济成分组成: 

       一是国营经济。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条件下,通过接收帝国主义在中 

  国的企业和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以及由苏维埃政府投资创办的经济。 

  这种经济包括国营工业、交通运输、商业、银行等各个领域。 



① 杨荫溥: 《民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年版,第172 页。 


… Page 81…

       二是合作社经济。它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合作经济。 

  它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生产合作社。主要是指从事生产农工、纸张、石灰、 

  煤灰、钨沙等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及在农村的土地改革过程中建立的劳动互 

  助组、耕牛社等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另一种是消费合作社。主要是指在革 

  命根据地建立的农村消费合作社和城市供销合作社等。再一种是信用合作 

  社。这是由工农群众私人集资组成经营信贷业务的合作社组织,它对组织农 

  村资金,帮助农民,抵制农村高利贷剥削起积极作用。 

       三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这是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主要 

  是指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经济。苏维埃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保 

  护、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 

       四是个体经济。这是指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经济, 

  大都是指革命根据地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者的经济,苏维埃政府依法对个体 

  经济实行保护和奖励政策。 

       五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是指由苏维埃政府和私人合作共同创办的经 

  济。 

       以上五种经济成份构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它是一种向社会 

  主义经济过渡的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指导方针,就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 

                ① 

  劳资两利。”因此,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立,不仅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经济的束缚,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而且它在实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 

  大经济纲领,在根据地消灭封建土地制度,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特别 

  是支持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工农 

  联盟,进一步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等方面,都有巨大的社会、政治、经济意 

  义。 

       ②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1937~1945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 

  展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展壮大起来的。它的发展表现 

  如下: 

       第一,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根据生产关系一 

  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客观经济规律,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 

  土地革命政策,改行减租减息政策。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 

  十大纲领》中把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毛泽东也 

  指出:“现在的政策,一方面,应该规定地主实行减租减息,……地租一般 

  以实行二五减租为原则。利息,不要减到超过社会经济借贷关系所许可的程 

  度。另一方面,要规定农民交租交息,土地所有权和财产所有权仍属于地主。” 

  ②这是一种减轻农民所受的地租和高利贷剥削,不改变地主对土地所有权的经 

  济政策。农民在减租减息后,按约定进行交租交息,并保护地主对土地和财 

  产的所有权。所谓减租,就是指实行“二五减租”,即按抗战前原租额减去 

  25%。所谓减息,就是指抗战前成立的借贷关系,一律以1分半为计息标准。 

  如果付息超过原本一倍者,应停利付本,超过原本二倍者,本利停付。实行 

  减租减息政策,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但它有效地削弱了封建剥削和封建 

  土地制度,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各阶层的抗日积极性,促进新民主主义经济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151 页。 

②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25 页。 


… Page 82…

的发展。 

     第二,发展互助合作组织。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除了领导农民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外,结合根据地情况,提出了发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 

方针。这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合作社,逐渐地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这个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许多农业互助合作社。例如,陕甘宁边区参 

加劳动互助组织的农民为8万多人,占全区劳动人口总数的24%以上。其他 

革命根据地也有类似情况。这个时期,合作社主要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 

的集体劳动组织。其主要形式有劳动互助合作社、犁牛合作社、变工队、耕 

田队、扎工队等。这些农业劳动互助合作社是初级形式的合作社组织,具有 

社会主义萌芽的性质。如上杭县才溪乡劳动合作社、冀中饶阳县王公村土地 

合作组织等,都是有名的集体互助组织。发展互助合作组织,提高了农业劳 

动生产率,促进了新民主主义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三,组织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  1937—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对 

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的侵略,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采取“铁壁合围” 

手段,企图破坏根据地经济。同时,国民党反动派也加紧反共反人民的活动, 

发动了反共高潮,对革命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使解放区经济发生了巨大的 

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保证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民主政 

府除了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发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以外,还组织了军民大生 

产运动。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工作总方针。并 

利用这些政策,发动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这个大生产运动包括农业、工业、 

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畜牧业等方面,其中以农业为主。农民开展农 

业生产,军队创办农场、牧场、菜场、作坊、工厂、合作社、运输队、种粮 

种菜等,机关和学校也实行生产自给。1938~1944年,大生产运动取得了伟 

大的成绩。它促进了生产发展,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经济封锁,保障了军队 

供给,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巩固和扩大了解放区,培养了党政军民的艰 

苦奋斗精神,并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四,工商业的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根据地和解放区农业生产 

的发展,工商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民主政府为了发展工业制定了一系列方 

针政策。  1940年提出了“争取工业品自给或半自给的奋斗目标”和对企业 

实行“集中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1942年制定了“巩固现有公营企业, 

发展手工业”的方针。在工业政策的指引下,新民主主义工业获得了显著的 

发展。 

     这个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先后建立了机械、印刷、服装、卫生、器材、 

纺织、制革、石油、造纸、肥皂、农机具、化工、煤炭等工业,每一个工业 

行业都建立了许多工厂企业。  1938年有国营工厂7个,1942年有62个, 

1943年有102个,1944年有130个。工业生产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水平有所提 

高,工业产值扩大,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工人阶级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 

     在民主政府政策的扶持和保护下,私营工业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例如, 

1938年,陕甘宁边区有私营纺织厂5家,1943年发展为50家,织机150多 

架,织布1。2万匹。另外,还出现了一些大型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如米脂生 

产纸厂、万合毛织厂等。 

     这个时期,手工业也有很大的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从1939年开始 

发展起来的。1939年,全边区计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0个,1944年发展为 


… Page 83…

375个。手工业行业包括化学、水泥、木工、食品、纺织、维修、裁缝业等。 

这个时期,民主政府和国营工厂以设备、技术、资金等支持手工业合作社的 

发展。此外,城乡私人手工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主要行业是从事纺纱、 

织布、造纸、烧窑、毛毡、成衣、皮革、洗染、木工、打铁、榨油等生产。 

1943年延安等十三个县市有手工业作坊约660个,工人2600名。此时,家 

庭手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主要从事纺纱、织布生产,1944年民间纺织业有 

从业人员20多万,有纺车、织机约16万架。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商业也获得了发展。民主政府为了 

发展区内商业,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既发展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也保护 

私人商业,限制私人商业资本主义的过份剥削。这个时期,解放区采取了商 

店、庙会、骡马大会、物资交流会、物品交易市场等商业形式。在自由贸易 

商业政策指导下,解放区市场繁荣,在市场上交易的商品有农副产品、布匹、 

棉花、纸张、食盐、文具、毛织品、麻、碱等。在抗战期间,国营商业、合 

作社商业、私营商业都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如1942年,陕甘宁边区贸易局有 

土产公司8个,盐业公司有骡马店123个。  1944年,有消费合作社3700 

个。  1943年,延安市的私营商店从1938年的90个发展到473个。商业发 

展,有力地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活跃了城乡物资交流,改善了人民生活。 

     为了发展对外贸易,民主政府采取了严格管制政策。一方面禁止一切奢 

侈品和非必需品输入和区内必需品的输出;另一方面是通过各种商业力量进 

行反经济封锁斗争;再一方面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私营商业同敌占区 

进行贸易,购进必需品,满足市场需要。 

     第五,财政金融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期间,财政金融机构在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的方针指导下,根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合理、用之得当的 

财政政策原则,进行财政经济工作,促进了解放区财政金融业的发展,财政 

收入增加,保证了抗日军费供给,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抗日战争 

期间,财政机构根据《统一累进税条例》规定进行征税,保证了财政来源。 

其中:农业税占总收入的90%以上,工商税占总收入的5%,出入口货物税 

收入约占财政收入的2%。同时,财政支出按节约原则进行分配。1943年前, 

军费支出占财政总收入的70%,30%用于发展生产。1943年以后,军费支出 

占财政收入的30%,70%用于发展经济。正确的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这个时期,建立了一系列银行,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等。解放 

区的银行,通过发行货币,开展储蓄业务,发行公债、发放低利率农贷等活 

动,支持生产、支持革命战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Page 84…

                                  五、美洲经济 



                                 1。美洲经济概况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洲经济 

       在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之前,美洲印第安人的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阶 

  段,过着原始公社的生活,印第安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美洲经 

  济和文明。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欧洲殖民者相继到达美洲大地。最早 

  入侵美洲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他们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制度。19世纪初 

  叶,计有10多个美洲国家通过斗争,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获得了 

  独立自主。随着英、法等欧洲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他们先后入侵美洲,占 

  领美洲土地,推行殖民制度,并极力排挤西、萄在美洲的势力范围。第一次 

  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