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5中国部分-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敬新磨的喉结上下滚动着,嗓音越来越响了:“你这狗官真长了花岗石
脑袋不开窍。你应该事先把那一大块麦田空起来,事先通知皇上来围猎。为
啥偏叫老百姓在上面种庄稼?要播种杂草、灌木,派人捉了野兽放进去,让
皇上打猎时满载而归!你还怕老百姓饿肚皮?怕国家收不上税吗?”敬新磨
越说越激动,仿佛真的沉浸在某个角色中,右手中指在那县官的鼻尖前直晃:
“你要明白,皇上打猎是大事,老百姓饿肚子是小事;让皇上高兴是大事,
国家不收税是小事。这个道理谁都懂,偏你不明白?”
慢慢地,庄宗听出敬新磨是话中有话,这演戏人是在委婉地批评我呀。
看样子,是自己错了。如果硬要一意孤行,杀了这县官,下属们不满,名声
也不好。于是,庄宗脱口而出:“算了,这县官一片爱民之心,放了他吧。”
“谢皇上不杀之恩!”县官头朝皇帝乱磕,心里却在想:“今天幸亏那
演戏人的巧舌救了我!”
… Page 43…
孔循刀下留穷人
五代后唐的孔循任夷门代理军府事务时,曾从断头台上救下四个无辜百
姓,被人传为美谈。
当时,长垣县百姓家屡屡遭偷。经查,系该县四个大窃贼所为。州街下
令限期将此四贼捉拿严惩。
不料,窃贼早得风声而遁。过了一段时间,觉得如此躲藏非长久之计,
四贼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便深夜偷偷地前往县衙都虞侯、推吏、狱典家,
分别给予重赂,请他们设法开脱。此计果真奏效,这些贪官污吏见钱眼开,
答应帮忙。
此案州里催得很急。到了限期,长垣县衙果真报说四贼已擒,案卷中明
列了许多罪状,属十恶不赦,并据此判处死刑以弃市示众。州府见证据确凿,
便允准处决,并派孔循前往长垣监斩。
孔循平时理案十分谨慎,每次监斩前总要和囚犯谈番话,以免出现差错。
这次,他看了案卷后,虽觉无可挑剔,但仍将四名囚犯提出询问。可他问了
不少话,四个囚犯只是低着头,一声不语。
孔循见囚犯不吭声,便道:“你们所犯之罪,实乃恶极。本官问你们多
时却不回答,那就算默认不讳了。有什么话尽管说,否则来不及了。午时三
刻将至,你们人头落地后悔也晚了。”
四个囚犯直跺脚,可仍低头不语。
时辰已到,孔循挥挥手,令衙卒及刽子手将囚犯推出处决。
四个囚犯被推至门口,瘫倒地上,回头看着孔循,似有话要说的样子。
孔循见此情形,心中生疑,便把他们召回来再讯问。
这时他们才说道:“我们实在冤枉,刚才狱卒硬用枷尾压住我们的喉咙,
所以有话说不出来。”
孔循发现他们似有顾虑,便支开左右随从。
囚犯“扑通”跪下,连喊“救命”,并将冤屈——道出。原来他们根本
不是那四个罪大恶极的盗贼,而是四个穷百姓。那日在街上莫名其妙地被抓,
到了县衙被劈头盖脑地打得死去活来,硬要他们承认是盗贼。因吃不住酷刑,
只得屈招。
孔循下令将此案移到州衙审理。结果很快查明,那四个百姓果真是冤枉,
而为了制造这个冤案,长垣县衙几十人都接受了四大窃贼的贿赂。最后这些
人与那四名真窃贼都被惩处。
… Page 44…
泰钦解虎脖金铃
南唐 (五代时十国之一)时候,金陵(今南京)清凉山上有座庙宇,庙
内香火旺盛。鸣钟击罄,悠扬荡谷;鸟啼丹树,鹤饮石泉。许多年轻和尚跟
从著名的佛学大师法眼禅师在此学习佛法。其中有一个名叫泰钦的小和尚,
聪明过人,性格豪放,经常“惹事生非”。有一次,泰钦躲到后山烧野鸡肉
吃,恰巧被寺庙管理者瞧见,被罚面壁三日。可他仍不思悔过,嘻笑称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好像他比不吃荤的和尚还尊重佛祖释迦牟尼。
这自然引起了众和尚对他的嫉恨。
有一天,泰钦私自到山下的集镇上闲逛,走街穿巷,好不逍遥。慢慢游
到一家门口挂着“三杯倒”旗牌的酒肆,不看则已,一看他的犟脾气就来了,
心想:“你说‘三杯倒’,我偏要喝他五杯,看我倒不倒?”
酒家见泰钦和尚要肉要酒,不免吃惊。因为山上寺庙来打过招呼,凡是
和尚来饮酒,一律不准接待。可今儿看在几个铜钱的面上,照样将酒肉端上。
泰钦自斟自酌,美不可言,干脆来了个一醉方休,足足喝了十杯酒。
泰钦喝得酪酊大醉,酒话连篇。竟然还把肚中的污秽物吐在佛堂上,这
下可招来了众怒。武和尚们持棒槌地,以示抗议;文和尚们联名上书给法眼
禅师,一致要求把这个屡犯戒律、败坏寺规的“不堪造就者”赶下山去,以
正寺规。法眼禅师不忍失掉这一聪慧的弟子,但有心担保泰钦吧,众和尚群
情激昂,义愤填膺,又怕触犯众怒,影响寺庙的秩序。他苦思冥想,终于想
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对在场的和尚们说;“泰钦触犯寺规,理应处
罚,姑念其学习刻苦聪颖过人,再给他一次机会。试猜一谜,倘若泰钦不能
解,而诸位中任何能解,则按寺规将泰钦逼出山门;倘若诸位中无一人能解,
而唯有泰钦能解,那么仍留他下来,面壁思过,这样不知可否?”
大家见法眼禅师发话,也就同意了。
法眼禅师接着出一谜语:“老虎脖子上挂着一个金铃,谁能在不伤老虎
的条件下把金铃摘下来?”
众和尚想:“杀死老虎能轻而易举地解下金铃,可规定不伤害老虎;不
伤害老虎去解金铃,就会被老虎吃掉。”众和尚们绞尽脑汁、搜索枯肠,结
果仍然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能答得出。
这时,酒意未消的泰钦却说:“我能解谜!”
众和尚向泰钦投去鄙夷的目光,暗暗嘲笑他:“说你的酒话去吧。”
泰钦似醉非醉,笑嘻嘻地说:“解铃还须系铃人。”
法眼禅师舒了口气,说:“泰钦答得对。”
众和尚实在泄气,但法眼禅师有言在先,不便违抗。法眼禅师对泰钦意
味深长地重复道:“解铃还须系铃人,善哉!善哉!”泰钦也已领悟到法眼
禅师的暗示和训导:自己造成被动局面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缺点
错误要由自己来改正。
从此泰钦继续留在法眼禅师身边,萤光映雪,潜心研读经文,成了精通
佛学的著名大师——法灯禅师。
… Page 45…
张辂钻空心铁佛
五代后晋(公元936—947)时,魏州冠氏县华村有座庙,由于年久失修,
香火稀落。
某日,下大雨。村中几位在旁耕作的农妇躲进庙里避雨。惊异地发现庙
里不知何时新添了一尊大佛,高有一丈多。正议论问,忽闻这佛像居然说起
话来。众妇人闻声失色,纷纷跪地对佛像道:“菩萨神灵,小女子等多有冒
犯,请能宽恕。”
不想那佛像居然作答道:“吾乃西天佛尊,尔等村民愚昧无知,多年来
怠慢神灵,特来问罪。刚才雷雨便是本佛初试神威。”
众女子吓得魂不附体。一个胆大的妇人道:“佛尊言之有理。不知怎样
才能解脱村民的不敬之罪?”
大佛道:“只要虔诚尊佛便可。”
消息传开,远近村民纷纷进庙烧香上供。一向冷落的小庙居然热闹非凡,
每天如同赶集一般,连许多头面人物亦来进奉。
此事传至县衙门,县令将信将疑,便去一试,果闻大佛能作人语,且有
头有脑。县令将此事报告了州府。
当时,后晋之主石敬塘镇守邺县,闻此觉得甚为诧异,便差遣衙将尚谦
前往进香供奉,顺便查明是真是假。尚谦手下的主簿张辂听说此事后,请求
与尚谦同往。
到了庙前,张辂对尚谦耳语一番,便悄然藏身于庙旁小树林。
尚谦驾到,和尚们受宠若惊,纷纷外出迎接。礼毕,尚谦便请住持拿出
庙内和尚名册点名,一个不少。便命众和尚陪同到做道场的大殿之中去。
住持和尚知尚谦到此进香的目的,忙道:“大人到此,是否先请去客房
休息一下。”
尚谦微笑道:“不必了。”
和尚们无奈,只得随尚谦前往。
此时,藏于林中的张辂乘和尚不备,悄悄随后进入和尚住的房子,仔细
察看,居然发现里面有一条暗道。顺着暗道往前走,竟走到铁佛底下,那铁
佛竟是空心的。张辂大喜,果然不出所料,庙中确实有诈。于是他爬到铁佛
的空身里,只见众和尚正陪着尚谦走进殿堂,一本正经准备念经。他在佛身
中大喝一声:“听着,众和尚。”接着他严厉地揭穿了这个骗人的把戏。
众和尚大惊失色,纷纷跪地求饶。
… Page 46…
慕容彦当铺破案
五代后汉(公元947—950年)时,郓州主帅慕容彦机智过人,善捕贼盗,
威名赫赫。
当时郓州城内有一家规模较大的当铺,生意兴隆,信誉甚好。一日中午,
烈日高悬,天气炎热,街上行人稀少。当铺内伙计熬不住瞌睡,眼皮耷拉,
昏昏然闭目养神,只闻铺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睁眼一看,见走进一位穿着华
丽的青年,他从衣兜里取出明晃晃两锭大银道:“在下因急需现钱,不知此
地可否暂典兑付,不多日便可前来赎取。”
伙计一瞧那两锭大银,吓了一跳。乖乖,好分量。估摸一下,起码可当
10万钱。这么大的数目不敢擅自作主,便呼唤老板出来定夺。
老板问明原由,便欣然答应。命伙计将两锭大银当即过秤:价值20万钱,
开出当票,兑付10万钱。
青年取钱后道谢而去,并留言道:不出10天便来赎银。
青年走后,老板很高兴,认为这笔生意很合算。回到后房跟老板娘一讲,
老板娘就到店里取银观看,不慎手滑,竟将一锭银子跌落地上。捡起一瞧,
目瞪口呆,只见那银子表面脱落了一块,里面黑乎乎的根本不是银子。老板
大惊,立即前往官府报案。
慕容彦听完典当铺老板叙述后,便对老板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下。
即刻,郓城街头出现了一张布告,说是某当铺因不慎遭盗,一些值钱的
抵押品都被抢走,吁请各界人士协助捕盗,发现疑迹立即告官。
数日后,持假银骗典的那个青年出现在当铺内,取出当票要求赎银。伙
计立时高呼擒拿骗子,众人拥上将他捉拿至官府,此人当即伏罪。原来,他
曾用此伎俩在各地作案均得逞,这次在郓城再次诈骗成功,当他从街头看见
布告,得知那当铺被盗的消息,心中大喜,认为可再敲一笔钱财。因为假银
被盗,无证可对,当票上写明原价20万钱,而他只兑付了10万钱,另外10
万钱不怕当铺不赔。没想到竟中了慕容彦的计,自投罗网。
… Page 47…
刘知远夫人谏帝
后汉高祖刘知远率领大军进驻晋阳,想到军士劳苦,犒赏的事应该提到
日程上来了。由于连年作战,军中空虚,他正为拿不出一大笔经费发愁呢?
一天,他把群臣和夫人李氏都找来商议犒赏之事。刘知远说:“我们的
军队为老百姓打仗,转战南北,够辛苦的了。现在天下初定,应该好好地犒
赏三军。现在军资不足,怎样才能得到这笔充足的财富来感谢军中将士们
呢?”
群臣们知道刘知远已有打算,不便多说,恭顺地听着。夫人李氏也以为
丈夫另有高策,笑着等待着他的下文。
“我想,我们可以从晋阳地区的老百姓手中征收财物,慰劳将士。各位
以为怎么样呢?”
在座的大臣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一时无法统一。刘知远把目光移到
夫人李氏清秀的脸上,用无声的语言在征求她的意见。
李氏站起来,表示对这位做皇帝丈夫的尊重。她直爽地说道:“我是不
主张从老百姓手中征收钱财来犒劳军士的。陛下想过没有,您在河东创立千
古大业,老百姓为了我们,颠沛流离,吃了多少苦啊!现在,对他们还没有
施行一点恩泽,却要从他们手中夺取赖以生存的资本,这同天子拯救万民的
宗旨总难以说到一块儿去吧?”
群臣面面相觑,都在为这位皇后担忧,如果刘知远翻脸不认人,这不是
大有生命之忧吗!
想不到刘知远竟认真地听着夫人的发言,频频点头,现在看见她停下话
头,忍不住问道:“那么,将士们就不用犒赏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皇后答道,“请陛下下令,把军中所有的军资都
拿出来犒劳将士们,虽然赏赐不太丰厚,只要把困难说清了,谁会有怨言
呢?”
刘知远听了夫人的劝告,打消了在老百姓中征收财物的念头,搞了一次
简单的赏赐活动,军内外都十分喜悦。
… Page 48…
州官扮鬼问血案
五代时,苏州有个叫李喜子的商人,妻子早夭,撇下幼子春秋。他因常
年在外经商,春秋无人照料,便续娶刘氏。不想刘氏为人狠毒,对春秋百般
虐待。几年后刘氏生下亲子后,更将春秋视为眼中钉。光阴似流水,春秋渐
渐长大。李喜子长年在外奔波,一次染上重病,一卧不起,奄奄一息。
一日,刘氏对春秋说:“你爹病成这般模样,一旦有个好歹,咱家该怎
么过啊!”说着掉了几滴眼泪,“你到城里去买点好药,快给你爹治治吧。”
春秋见继母还算有良心,便应诺跑了几十里地到城里,买来了药。回到
家中,见继母脸色好看,心中不觉很高兴,就说:“娘,我把药给爹熬了吧。”
刘氏连连点头道:“秋儿,辛苦你了。”
晚上,刘氏把熬好的药让李喜子喝了。没想到一会儿,李喜子捂着肚翻
来滚去,七孔流血,一命呜呼了。
刘氏见状大哭大闹,一把揪住春秋,说春秋毒死父亲,硬拉着他去衙门
打官司。春秋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只是跪在大堂连喊冤枉。
州官听完刘氏的哭诉,对春秋说:“你买的药,你熬的药,不是你害死
的还有谁?衙役们,快把李春秋押入大牢!”又对刘氏说:“你且暂退回家,
老爷决不会轻饶杀人犯的。”
刘氏走后,州官觉得此事蹊跷,李春秋幼年丧母,只有父亲待他好,怎
会害他?于是把春秋带到后堂细细查问。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刘氏从娘家回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