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资治通鉴 全译 >

第1398章

资治通鉴 全译-第1398章

小说: 资治通鉴 全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5'西川兵先戍夔州者千五百人,上悉纵归。

  '55'西川兵士早先戍守在夔州的人有一千五百,明宗全部释放他们归家。

二年(辛卯、931)

  二年(辛亥,公元931年)

  '1'春,正月,壬戌,孟知祥奉表谢。

  '1'春季,正月,壬戌(初三),孟知祥上表感谢朝廷遣还戍兵。

  '2'庚午,李仁罕陷遂州,夏鲁奇自杀。

  '2'庚午(十一日),川军李仁罕攻陷遂州,官军守将夏鲁奇自杀。

  癸酉,石敬瑭复引兵至剑州,屯于北山。孟知祥枭夏鲁奇首以示之。鲁奇二子从敬瑭在军中,泣请往取其首葬之,敬瑭曰:“知祥长者,必葬而父,岂不愈于身首异处乎!”既而知祥果收葬之。敬瑭与赵廷隐战不利,复还剑门。

  癸酉(十四日),石敬瑭再次引兵到剑州,屯驻在北山。孟知祥砍了夏鲁奇的人头示众。夏鲁奇的两个儿子跟随石敬瑭在军队中,哭泣着请求往敌阵取回夏鲁奇的头来安葬,石敬瑭说:“孟知祥是厚道的长者,必然会安葬你们的父亲,那样岂不比把你父亲身体和首级分为两处更好些吗!”过后孟知祥果然把夏鲁奇收葬了。石敬瑭同赵廷隐交战不能取得胜利,又还军于剑门。

  '3'丙戌,加高从诲兼中书令。

  '3'丙戌(二十七日),加封高从诲兼任中书令。

  '4'东川归合州于武信军。

  '4'东川把原先占领的合州归还给其旧统辖的武信军。

  '5'初,凤翔节度使朱弘昭谄事安重诲,连得大镇。重诲过凤翔,弘昭迎拜马首,馆于府舍,延入寝室,妻子罗拜,奉进酒食,礼甚谨。重诲为弘昭泣言:“谗人交构,几不免,赖主上明察,得保宗族。”重诲既去,弘昭即奏“重诲怨望,有恶言,不可令至行营,恐夺石敬瑭兵柄。”又遗敬瑭书,言“重诲举措孟浪,若至军前,恐将士疑骇,不战自溃,宜逆止之。”敬瑭大惧,即上言:“重诲至,恐人情有变,宜急征还。”宣徽使孟汉琼自西方还,亦言重诲过恶,有诏召重诲还。

  '5'起初,凤翔节度使朱弘昭讨好安重诲,连连得以领治大的节镇。安重诲经过凤翔时,朱弘昭在马前迎接拜礼,让安重诲下榻在他的官舍内,并且延请到内室,叫出妻子罗列参拜,亲自上菜进酒,礼节极为恭敬。安重诲对朱弘昭哭着说:“小人用谗言构陷于我,几乎得罪不能免死,幸亏仰赖君主洞察明透,才得以保全我的宗族。”安重诲走了以后,朱弘昭立即上奏:“安重诲埋怨朝廷,并说了朝廷的坏话,不可让他到达行营,恐怕他要夺取石敬瑭的兵权。”朱弘昭又写信给石敬瑭,说:“安重诲行动鲁莽,他若到了军队中,恐怕将士都要怀疑恐惧,不战自溃,应该阻挡他前去。”石敬瑭非常害怕,立即上表奏称:“安重诲如果来到军前,恐怕人心有变,要赶快把他调回。”此时,宣徽使孟汉琼从西面前线回朝,也奏说安重诲的过失和罪行,于是,明宗下诏召唤安重诲还京。

  二月,己丑朔,石敬瑭以遂、阆既陷,粮运不继,烧营北归。军前以告孟知祥,知祥匿其书,谓赵季良曰:“北军渐进,奈何?”季良曰:“不过绵州,必遁。”知祥问其故,曰:“我逸彼劳,彼悬军千里,粮尽,能无遁乎!”知祥大笑,以书示之。

  二月,己丑朔(初一),石敬瑭由于遂州、阆州已经陷落,粮秣运输接应不上,烧了营寨北归。前锋把情况报告孟知祥,孟知祥藏起了报告信,对赵季良说:“北军渐渐向前推进,该怎么办?”赵季良说:“他们到不了绵州,必然要退回去。”孟知祥问是什么原因,赵季良说:“我逸彼劳,他们把军队远远派遣在千里之外,粮食吃完了,能不走吗?”孟知祥大笑,才把报告信拿给他看。

  '6'安重诲至三泉,得诏亟归;过凤翔,朱弘昭不内,重诲惧,驰骑而东。

  '6'安重诲到达三泉后,得到明宗诏书,急忙回朝,再过凤翔时,朱弘昭不接纳。安重诲害怕,快马驰奔向东续进。

  '7'两川兵追石敬瑭至利州,壬辰,昭武节度使李彦琦弃城走;甲午,两川兵入利州。孟知祥以赵廷隐为昭武留后,延隐遣使密言于知祥曰:“董璋多诈,可与同忧,不可与共乐,他日必为公患。因其至剑州劳军,请图之。并两川之众,可以得志于天下。”知祥不许。璋入廷隐营,留宿而去。廷隐叹曰:“不从吾谋,祸难未已!”

  '7'两川兵马追赶石敬瑭到利州,壬辰(初四),昭武节度使李彦琦放弃城池逃走;甲午(初六),两川兵进入利州。孟知祥用赵廷隐为昭武留后,赵廷隐派使者秘密对孟知祥说:“董璋为人多诈变,可以和他同忧患,不可和他共安乐,这个人以后必然是您的祸患。乘他到剑州慰劳军队,请您谋取他。并吞两川之众,可以得志于天下。”孟知祥不答应。董璋来到赵廷隐的军营,留住一夜而去。赵廷隐叹息说:“不依我的计谋,祸害难于制止了。”

  '8'庚子,孟知祥以武信留后李仁罕为峡路行营招讨使,使将水军东略地。

  '8'庚子(十二日),孟知祥任用武信留后李仁罕为峡路行营招讨使,让他带领水军向东略取地盘。

  '9'辛丑,以枢密使兼中书令安重诲为护国节度使。赵凤言于上曰:“重诲陛下家臣,其心终不叛主,但以不能周防,为人所谗;陛下不察其心,死无日矣。”上以为朋党,不悦。

  '9'辛丑(十三日)任用枢密使兼中书令安重诲为护国节度使。赵凤对后唐明宗说:“安重诲是陛下的家臣,他的心绝不会背叛主人,但因为他能周密地防备,被人所谗毁;如陛下不明察他的心迹,他就会不知哪天到死于非命了。”明宗认为赵凤与安重诲结为朋党,不高兴。

  '10'乙巳,赵廷隐、李肇自剑州引还,留兵五千戍利州。丙午,董璋亦还东川,留兵三千戍果、阆。

  '10'乙巳(十七日),赵廷隐、李肇从剑州引兵回到成都,留下五千兵马戍守利州。丙午(十八日),董璋也回到东川,留三千兵马戍果州、阆州。

  '11'丁巳,李仁罕陷忠州。

  '11'丁巳(二十七日),李仁罕攻陷忠州。

  '12'吴徐知诰欲以中书侍郎、内枢使宋齐丘为相,齐丘自以资望素浅,欲以退让为高,谒归洪州葬父,因入九华山,止于应天寺,启求隐居;吴主下诏征之,知诰亦以书招之,皆不至。知诰遣其子景通自入山敦谕,齐丘始还朝,除右仆射致仕,更命应天寺曰征贤寺。

  '12'吴国徐知诰打算让中书侍郎、内枢使宋齐丘任宰相,宋齐丘以为自己资望素来浅薄,想用退让表示高尚,回故乡洪州安葬父亲,借机进入九华山,留在应天寺,启奏请求隐居;吴国君主下诏征调他回朝,徐知诰也写信招他回来,宋齐丘都不来。徐知诰派其子徐景通亲自入山敦促劝说,宋齐丘才回朝,封为右仆射,让他告老退休,把应天寺改名为“征贤寺”。

  '13'三月,己未朔,李仁罕陷万州;庚申,陷云安监。

  '13'三月,己未朔(初一),李仁罕攻陷万州;庚申(初六),攻陷云安监。

  '14'辛酉,赐契丹东丹王突欲姓东丹,名慕华,以为怀化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其部曲及先所俘契丹将惕隐等,皆赐姓名。惕隐姓狄,名怀忠。

  '14'辛酉(初七),后唐明宗赐契丹的东丹王突欲姓东丹,名叫慕华,任用他为怀化节度使及瑞、慎等州的观察使;他的家兵和以前俘获的契丹酋长惕隐等人都赐姓名。惕隐姓狄,名怀忠。

  '15'李仁罕至夔州,宁江节度使安崇阮弃镇,与杨汉宾自均,房逃归;壬戌,仁罕陷夔州。

  '15'李仁罕到达夔州,宁江节度使安崇阮放弃镇所,与杨汉宾从均州、房州逃归;壬戌(初四),李仁罕攻陷夔州。

  '16'帝既解安重诲枢务,乃召李从珂,泣谓曰:“如重诲意,汝安得复见吾!”丙寅,以从珂为左卫大将军。

  '16'明宗既已解除了安重诲的枢要职务,便把义子李从珂召回来,流着眼泪对他说:“如果按照安重诲的意思,你哪还能够见到我!”丙寅(初八),任命李从珂为左卫大将军。

  '17'壬申,横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孔循卒。

  '17'壬申(十四日),横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孔循去世。

  '18'乙酉,复以钱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遣监门上将军张往谕旨,以向日致仕,安重诲矫制也。

  '18'乙酉(二十七日),后唐朝廷重新任命钱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派监门上将军张前往宣谕圣旨,因为以前让钱告老退休,是安重诲假托诏命所为。

  '19'丁亥,以太常卿李愚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19'丁亥(二十九日),任用太常卿李愚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20'夏,四月,辛卯,以王德妃为淑妃。

  '20'夏季,四月,辛卯(初三),把王德妃升为淑妃。

  '21'闽奉国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延禀闻闽王延钧有疾,以次子继升知建州留后,帅建州刺史继雄将水军袭福州。癸卯,延禀攻西门,继雄攻东门;延钧遣楼船指挥使王仁达将水军拒之。仁达伏甲舟中,伪立白帜请降,继雄喜,屏左右,登仁达舟慰抚之;仁达斩继雄,枭首于西门。延禀方纵火攻城,见之,恸哭,仁达因纵兵击之,众溃,左右以斛舁延禀而走,甲辰,追擒之。延钧见之曰:“果烦老兄再下!”延禀惭不能对。延钧囚于别室,遣使者如建州招抚其党,其党杀使者,奉继升及弟继伦奔吴越。仁达,延钧从子也。

  '21'闽国奉国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延禀听说闽王王延钧有病,他的次子王继升为建州留后,自己带领建州刺史王继雄统率水军进袭福州。癸卯(十五日),王延禀攻西门,王继雄攻东门;王延钧派楼船指挥使王仁达统领水军抵抗。王仁达在舟中埋伏了甲兵,假树白旗请求投降,王继雄很高兴,于是屏退左右,登上王仁达的船来慰抚他;王仁达杀了王继雄,砍了头悬挂在西门。王延禀正在放火攻城,看见之后,哀痛大哭,王仁达因此纵兵攻击他,其众溃散,左右的人用巨斛抬着王延禀奔逃。甲辰(十六日),追上抓获了他。王延钧见到他说:“果然麻烦你老兄再下福州了!”王延禀惭愧得不能回对。王延钧把他囚押在别室,派使者到建州招抚他的党羽;王延禀的党羽杀死使者,保护着王继升和他的弟弟王继伦投奔吴越国。王仁达是王延钧的侄儿。

  '22'以宣徽北院使赵延寿为枢密使。

  '22'任用宣徽北院使赵延寿为枢密使。

  '23'己酉,天雄节度使、同平章事石敬瑭兼六军诸卫副使。

  '23'己酉(二十一日),委任天雄节度使、同平章事石敬瑭兼任六军诸卫副使。

  '24'辛亥,以朱弘昭为宣徽南院使。

  '24'辛亥(二十三日),任用朱弘昭为宣徽南院使。

  '25'五月,闽王延钧斩王延禀于市,复其姓名曰周彦琛,遣其弟都教练使延政如建州抚慰吏民。

  '25'五月,闽王王延钧斩杀了其异姓兄弟王延禀,恢复其姓名为周彦琛,派遣他的弟弟都教练使王延政到建州抚慰官吏和民众。

  '26'丁卯,罢亩税曲线,城中官造减旧半价,乡村听百姓自造;民甚至便之。

  '26'丁卯(初十),停止计亩收酒税钱,城内官造按旧价减半,乡村听由百姓自己制造;民众很称方便。

  '27'己卯,以孟汉琼知内侍省事,充宣徽北院使。汉琼,本赵王熔奴也。时范延光、赵延寿虽为枢密使,惩安重诲以刚愎得罪,每于政事不敢可否;独汉琼与王淑妃居中用事,人皆惮之。先是,宫中须索稍逾常度,重诲辄执奏,由是非分之求殆绝。至是,汉琼直以中宫之命取府库物,不复关由枢密院及三司,亦无文书,所取不可胜纪。

  '27'己卯(二十二日),任命孟汉琼为知内侍省事,充任宣徽北院使。孟汉琼本来是赵王王熔的家奴。当时,范延光、赵延寿虽然身为枢秘使,但是以安重诲刚愎用事获罪为戒,往往对政事不敢表示可否;独有孟汉琼与王淑妃在内宫弄权,人们都惧怕他们。起初,宫中需要和索取稍有超越正常用度,安重诲常常抓住上奏后唐明宗,因此非份的求取几乎断绝了。到这时,孟汉琼径直用中宫的命令调取府库中的器物,不再通知枢密院和三司,也没有文书凭据,所取之物不可胜计。

  '28'辛巳,以相州刺史孟鹄为左骁卫大将军,充三司使。

  '28'辛巳(二十四日),任用相州刺史孟鹄为左骁卫大将军,充任三司使。

  '29'昭武留后赵廷隐自成都赴利州,逾月,请兵进取兴元及秦、凤;孟知祥以兵疲民困,不许。

  '29'昭武留后赵廷隐从成都赴利州,过了一个月,请派兵进取兴元及秦州、凤州;孟知祥因为兵疲民困,没有答应赵廷隐的请求。

  '30'护国节度使兼中书令安重诲内不自安,表请致仕;闰月,庚寅,制以太子太师致仕。是日,其子崇赞、崇绪逃奔河中。

  '30'护国节度使兼中书令安重诲内心感到不能自安,上表请求退休;闰五月,庚寅(初三),后唐明宗下诏让他以太子太师衔告老退休。就在这一天,他的儿子安崇赞、安崇绪逃奔到河中。

  壬辰,以保义节度使李从璋为护国节度使。甲午,遣步军指挥使药彦稠将兵趣河中。

  壬辰(初五),任命保义节度使李从璋为护国节度使。甲午(初七),派遣步军指挥使药彦稠领兵进军河中。

  安崇赞等至河中,重诲惊曰:“汝安得来?”既而曰:“吾知之矣,此非渠意,为人所使耳。吾以死徇国,夫复何言!”乃执二子表送诣阙。

  安崇赞等到了河中,安重诲吃惊说“你们为什么来这里?”接着又说:“我明白了,这不是你们的意思,是被人所利用啊。我要以死殉国,还有什么再说的?”于是,捉拿了二子上表押送到朝廷。

  明日,有中使至,见重诲,恸哭久之;重诲问其故,中使曰:“人言令公有异志,朝廷已遣药彦稠将兵至矣。”重诲曰:“吾受国恩,死不足报,敢有异志,更烦国家发兵,贻主上之忧,罪益重矣。”崇赞等至陕,有诏系狱。皇城使崔光邺素恶重诲,帝遣诣河中察之,曰:“重诲果有异志则诛之。”光邺至河中,李众璋以甲士围其第,自入见重诲,拜于庭下。重诲惊,降阶答拜,从璋奋挝击其首;妻张氏惊救,亦挝杀之。

  第二天,有内廷使者到来,见到安重诲,悲痛涕哭不止;安重诲问他为什么这样悲痛,内使说:“人们传说您要谋反,朝廷已派遣药彦稠领兵过来了。”安重诲说:“我受国家重恩,死也不足报答,怎敢有异志,来烦扰国家发兵,招致主上的忧虑,那就罪过更重了。”安崇赞等到了陕州,诏令把他们囚系狱中。皇城使崔光邺向来厌恶安重诲,后唐明宗派他到河中去察看情况,并说:“安重诲如果真有异志就杀了他。”崔光邺到了河中,李从璋派带甲的士兵包围安重诲的府第,自己进入见安重诲,拜于庭下。安重诲大惊,走下台阶答拜,李从璋猛然奋起以锤挝击过他的头部;安妻张氏惊慌援救,也被击毙。

  奏至,己亥,下诏,以重诲离间孟知祥、董璋、钱为重诲罪,又诬其欲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