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资治通鉴 全译 >

第1253章

资治通鉴 全译-第1253章

小说: 资治通鉴 全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唐宣宗颁下制书,以党项的叛乱既已平定,罢除白敏中的招讨党项行营都统的职务,只以司空、平章事的名义充任宁节度使。

  '13'张义潮发兵略定其旁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遣其兄义泽奉十一州图籍入见,于是河、湟之地尽入于唐。十一月,置归义军于沙州,以义潮为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又以义潮判官曹义金为归义军长史。

  '13'张义潮调发军队大致平定沙州近旁的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之地,派遣他的兄长张义泽奉十一州地图名籍入朝见唐宣宗,于是河、湟之地全部归入唐朝版图。十一月,唐宣宗置归义军于沙州,任命张义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又任命张义潮的判官曹义金为归义军长史。

  '14'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崔龟从同平章事,充宣武节度使。

  '14'唐宣宗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崔龟从为同平章事衔,充任宣武节度使。

  '15'右羽林统军张直方坐出猎累日不还宿卫,贬左骁卫将军。

  '15'右羽林统军张直方因为外出游猎,数日不回来宿卫宫城,玩忽职守,被贬为左骁卫将军。

  六年(壬申、852)

   六年(壬申,公元852年)

  '1'春,二月,王贽弘讨鸡山贼,平之。

  '1'春季,二月,王贽弘讨伐鸡山盗贼,将贼寇平定。

  是时,山南西道节度使封敖奏巴南妖贼言辞悖慢,上怒甚。崔铉曰:“此皆陛下赤子,迫于饥寒,盗弄陛下兵于谷间,不足辱大军,但遣一使者可平矣。”乃遣京兆少尹刘潼诣果州招谕之。潼上言请不发兵攻讨,且曰:“今以日月之明烛愚迷之众,使之稽颡归命,其势甚易。所虑者,武臣耻不战之功,议者责欲速之效耳。”潼至山中,盗弯弓待之,潼屏左右直前曰:“我面受诏赦汝罪,使汝复为平人。闻汝木弓射二百步,今我去汝十步,汝真欲反者,可射我!”贼皆投弓列拜,请降。潼归馆,而王贽弘与中使似先义逸引兵已至山下,竟击灭之。

  这时,山南西道节度使封敖向唐宣宗上奏,称巴南的妖贼出言不逊,言辞傲慢,唐宣宗怒气冲天。崔铉说:“这些人都是陛下的赤子,由于饥寒交迫,于谷之间抢夺并戏弄您的军队,其实并不足以辱没您强大的军队,只要派遣一个使者就可以平定他们。”于是派遣京兆少尹刘潼到果州去招抚劝谕。刘潼向唐宣宗上言,请求不要调发军队去攻讨,并且说:“今天我用太阳和月亮的光明去照亮那群愚昧迷惑之众的心,让他们向您叩头归命,做到这一点十分容易。所忧虑的是,武臣们对不战之功感到耻辱,议论者追求速成的功效。”刘潼来到山中,贼盗弯着弓接待他,刘潼屏去左右随从独自走上前说:“我已经面受皇帝的诏敕,赦免你们的罪,使你们重新做平民百姓。听说你们的木弓能射二百步,现在我距你们只有十步,你们如果真想造反,可以射死我!”贼众全都将弓箭抛在一边,排成列队向刘潼拜谢,请求投降。刘潼回到馆舍,王贽弘与宦官使者似先义逸率领军队已来到山下,竟然袭击已投降的人,将他们消灭。

  '2'三月,敕先赐右卫大将军郑光县及云阳庄并免税役。中书门下奏,以为:“税役之法,天下皆同。陛下屡发德音,欲使中外画一,今独免郑光,似稍乖前意。事虽至细,系体则多。”敕曰:“朕以郑光元舅之尊贵,欲优异令免征税,初不细思。况亲戚之间,人所难议,卿等苟非爱我,岂进嘉言!庶事能尽如斯,天下何忧不理!有始有卒,当共守之。并依所奏。” 

  '2'三月,唐宣宗下敕令原先赐给右卫大将军郑光县以及云阳的庄园一并免除税役。为此中书门下上奏,认为:“收取税役的法规,天下都应相同。您屡次发布德音,希望使中外法令齐整划一,今天唯独先除郑光的税役,似乎与前面的意思稍有悖离。虽然这是一件很细微的事,但牵涉的问题却很多。”唐宣宗为此下敕宣称:“朕以为郑光皇帝元舅的尊贵身份,企图给他优异的待遇,免征租税,起初没有细加思考。况且亲戚之间,正是人们难以议论的,你们如果不是热爱我,岂能向我进如此好的意见!其他一般性事务如果都能这样,天下何忧不能治理!有始有终,君臣应当共同遵守。按照你们所奏请的去办。”

  '3'夏,四月,甲辰,以宁节度使白敏中为西川节度使。

  '3'夏季,四月,甲辰(初八),唐宣宗任命宁节度使白敏中为西川节度使。

  '4'湖南奏,团练副使冯少端讨衡州贼帅邓裴,平之。

  '4'湖南奏告朝廷,团练副使冯少端讨伐衡州贼帅邓裴,将他们讨平。

  '5'党项复扰边,上欲择可为宁帅者而难其人,从容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须昌毕论边事,援古据今,具陈方略。上悦曰:“吾方择帅,不意颇、牧近在禁廷。卿其为朕行乎!”欣然奏命。上欲重其资履,六月,壬申,先以为刑部侍郎,癸酉,乃除宁节度使。

  '5'党项部族又侵扰边,唐宣宗想选择可充任宁统帅的人,而难以找到合适者,便从容地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须昌人毕议论边境之事,毕援古据今,向唐宣宗陈述征讨党项的一整套方略。唐宣宗欢喜地说:“朕正要选择统帅,想不到廉颇、李牧就近在朕禁廷。您愿意为朕出征边镇吗?”毕欣然表示愿奏命前往。唐宣宗企图加重毕的官资履历,六月,壬申(疑误),先任命毕为刑部侍郎,癸酉(疑误),再任命毕为宁节度使。

  '6'雍王薨,追谥靖怀太子。

  '6'雍王李去世,被追谥为靖怀太子。

  '7'河东节度使李业纵吏民侵掠杂虏,又妄杀降者,由是北边扰动。闰月,庚子,以太子少师卢钧为河东节度使。业内有所恃,人莫敢言,魏暮独请贬黜;上不许,但徙义成节度使。

  '7'河东节度使李业放纵所部吏民侵犯和掠夺杂居的各族胡人,又随意乱杀投降的胡人,于是北部边境出现动乱。闰七月,庚子(初六),唐宣宗任命太子少师卢钧为河东节度使。李业因为在宫内有所依侍,人们不敢说他的罪过,唯独魏暮请唐宣宗将李业贬黜罢官;唐宣宗没有允许,只是将李业徙为义成节度使。

  卢钧奏度支郎中韦宙为副使。宙遍诣塞下,悉召酋长,谕以祸福,禁唐民毋得入虏境侵掠,犯者必死,杂虏由是遂安。

  卢钧向唐宣宗奏请度支郎中韦宙为河东节度副使。韦宙走遍塞下,将诸杂胡酋长全部召来,向他们告谕以祸福,又禁止唐朝民众,要他们不得进故胡人地境侵占掠夺,有犯者必处死,诸杂居胡人部落由此安定下来。

  掌书记李璋杖一牙职,明日,牙将百余人诉于钧,钧杖其为首者,谪戌外镇,余皆罚之,曰:“边镇百余人,无故横诉,不可不抑。”璋,绛之子也。

  掌书记李璋用棍杖打一名牙职小官,第二天,牙将一百余人来向卢钧申诉,卢钧用棍杖打其中为首者,将他贬谪于外镇戌守,其余的人都受到了处罚,卢钧说:“边镇一百余人,无故强横地申诉,不能不予抑制。”李璋是李绛的儿子。

  '8'八月,甲子,以礼部尚书裴休同平章事。

  '8'八月,甲子(初一),唐宣宗任命礼部尚书裴休为同平章事。

  '9'獠寇昌、资二州。

  '9'獠族人侵掠昌州、资州之地。

  '10'冬,十月,宁节度使毕奏招谕党项皆降。

  '10'冬季,十月,节度使毕奏告唐宣宗,称招抚告谕党项叛乱部众,已使他们全部归降。

  '11'骁卫将军张直方坐以小过屡杀奴婢,贬恩州司户。

  '11'骁卫将军张直方多次以小过失杀死奴婢,被贬官徙任恩州司户。

  '12'十一月,立宪宗子惴为棣王。

  '12'十一月,唐宣宗立唐宪宗的儿子李惴为棣王。

  '13'十二月,中书门下奏:“度僧不精,则戒法堕坏;造寺无节,则损费过多。请自今诸州准元敕许置寺外,有胜地灵迹许修复,繁会之县许置一院。严禁私度僧、尼;若官度僧、尼有阙,则择人补之,仍申祠部给牒。其欲远游寻师者,须有本州公验。”从之。

  '13'十二月,中书门下上奏:“剃度僧尼不精,就会使佛教的戒法堕坏;建造寺庙没有节制,就会耗损费用过多。请求自今以后,诸州在原先所颁布的诏敕所允许设置的寺庙之外,在有名胜灵迹的地方许予修复寺庙,人烟车马繁盛的县准许设置一所寺院。严禁私自剃度僧侣、尼姑;如果官府剃度僧侣、尼姑有缺额,可以选择合格的人补上,但仍要申报祠部发给度牒。远游寻找师傅的僧侣,必须有本州颁发的公文,以便到达目的地时,由当地官府对照验正。”唐宣表示同意。

  七年(癸酉、853)

   七年(癸酉,公元853年)

  '1'春,正月,戊申,上祀圜丘;赦天下。

  '1'春季,正月,戊申(十七日),唐宣宗举行祀圜丘典礼,大赦天下。

  '2'夏,四月,丙寅,敕:“自今法司处罪,用常行杖。杖脊一,折法杖十;杖臀一,折笞五。使吏用法有常准。”

  '2'夏季,四月,丙寅(初六),唐宣宗颁布诏敕:“自今以后司法衙门处以刑罚,用经常行用的杖刑。用棍仗打脊背一下,依法规折算为用棍杖打臀部十下;用棍杖打臀部一下,折算为用鞭挞五下。这样可以使官吏用刑有一定的标准。”

  '3'冬,十二月,左补阙赵请支来年元会,止御宣政。上以问宰相,对曰:“元会大礼,不可罢。况天下无事。”上曰:“近华州奏有贼光火劫下,关中少雪,皆朕之忧,何谓无事!虽宣政亦不可御也。”

  '3'冬季,十二月,左补阙赵请求罢除明年元旦大朝会典礼,让唐宣宗只到宣政殿见朝臣。唐宣宗就此问于宰相,宰相们回答说:“元旦朝会大礼,不可以罢废。况且现在天下无事。”唐宣宗说:“最近华州奏称有盗贼无所忌惮,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下城,关中地区下雪太少,这都是朕的忧虑,怎么能说无事!即使是让我到宣政殿举行典礼,也是不可以的。”

  '4'上事郑太后甚谨,不居别宫,朝夕奉养。舅郑光历平卢、河中节度使,上与之论为政,光应对鄙浅,上不悦,留为右羽林统军,使奉朝请。太后数言其贫,上辄厚赐金帛,终不复任以民官。

  '4'唐宣宗服侍郑太后甚为谨慎,不让她居住于别宫,以便自己能朝夕奉养。舅舅郑光历官平卢节度使和河中节度使,唐宣宗与他议论为政之道,郑光应对时表现得鄙陋浅薄,唐宣宗很不高兴,留郑光于朝廷任佑羽林统军,使他便于奉朝请示。郑太后几次向唐宣宗说郑光贫穷,唐宣宗即厚厚地赐给郑光金帛,而始终不再委任他以为治民之官。

  '5'度支奏:“自河、湟平,每岁天下所纳钱九百二十五万余缗,内五百五十万余缗租税,八十二万余缗榷酤,二百七十八万余缗盐利。”

  '5'度支奏告唐宣宗:“自河、湟地区得到平定,每年天下所收纳的钱有九百二十五万余缗,其中五百五十万余缗是租税,八十二万余缗是专卖酒的税钱,二百七十八万余缗是盐利。”

  八年(甲戌、854)

   八年(甲戌,公元854年)

  '1'春,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罢元会。

  '1'春季,正月,丙戌朔(初一),出现日食,罢除元旦大朝会。

  '2'上自即位以来,治弑宪宗之党,宦官、外戚乃至东宫官属,诛窜甚众。虑人情不安,丙申,诏:“长庆之初,乱臣贼子,顷搜余党,流窜已尽,其余族从疏远者,一切不问。”

  '2'唐宣宗自从即皇帝位以来,整治弑唐宪宗的逆党,宦官、外戚以至东宫的官属,很多人受牵连,被诛杀的和被流放的人很多。由于怕造成人心不安,丙申(十一日),唐宣宗颁布诏书宣称:“长庆初年的乱臣贼郭,前一段时间搜捕其余党,已经全部依罪流放,其余与罪犯较疏远的亲族,一概不予追究。”

  '3'二月,中书门下奏,拾遗、补阙缺员,请更增外。上曰:“谏官要在举职,不必人多,如张道符、牛丛、赵辈数人,使朕日闻所不闻足矣。”丛,僧孺之子也。

  '3'二月,中书门下政事堂奏告唐宣宗,称拾遗、补阙官员缺额,请求再增补一些。唐宣宗说:“谏官关键在于能称职,不必要人很多,如张道符、牛丛、赵这样几个人,使朕每天能知道许多朕所无法知道的事,这样就足够了。”牛丛是牛僧孺的儿子。

  久之,丛自司勋员外郎出为睦州刺史,入谢,上赐之紫。丛既谢,前言曰:“臣所服绯,刺史所借也。”上遽曰:“且赐绯。”上重惜服章,有司常具绯、紫衣数袭从行,以备赏赐,或半岁不用其一,故当时以绯、紫为荣。上重翰林学士,至于迁官,必校岁月,以为不可以官爵私近臣也。

  一段时间之后,牛丛自司勋员外郎出任睦州刺史,入朝向唐宣宗谢恩,唐宣宗赐给他紫衣。牛丛谢恩之后,走上前进言说:“我现在穿的绯衣,是刺史的凭借。”唐宣宗立即说:“那就再赐给您一件绯衣吧。”唐宣宗重视和珍惜代表官吏身份和地位的官服,有关部门经常预备绯衣、紫衣好几套跟从着唐宣宗,以备随时赏赐给官吏,但有时半年也不用其中一件,所以当时人均以穿绯衣、紫衣为荣耀。唐宣宗信重翰林学士,但翰林学士升迁官位时,唐宣宗必定要查对他们任官的年月,看是否任期届满,有足够的资历升迁新位,认为不可以随意将官爵私下赏赐给近密的臣下。

  '4'秋,九月,丙戌,以右散骑常侍高少逸为陕虢观察使。有敕使过硖石,怒饼黑,鞭驿吏见血;少逸封其饼以进。敕使还,上责之曰:“深山中如此食岂易得!”谪配恭陵。

  '4'秋季,九月,丙戌(初四),唐宣宗任命右散骑常侍高少逸为陕虢观察使。有一位宦官敕使路过硖石县,对驿馆供给他食用的饼太黑感到愤怒,用鞭抽打驿吏,使驿使流血;高少逸将那块饼封于盒送交朝廷,当这位宦官敕使还朝时,唐宣宗斥责他说:“在深山中这样的食物,又岂能是容易得到的!”即将他降职发配去守恭陵。

  '5'立皇子洽为怀王,为昭王,汶为康王。

  '5'唐宣宗立皇子李洽为怀王,李为昭王,李汶为康王。

  '6'上猎于苑北,遇樵夫,问其县,曰:“泾阳人也。”“令为谁?”曰:“李行言。”“为政何如?”曰:“性执。有强盗数人,军家索之,竟不与,尽杀之。”上归,帖其名于寝殿之柱。冬,十月,行言除海州刺史,入谢,上赐之金紫。问曰:“卿知所以衣紫乎?”对曰:“不知。”上命取殿柱之帖示之。

  '6'唐宣宗出苑城之北游猎,遇到一位樵夫,问他是哪个县的人,椎夫回答:“泾阳县人。”又问:“县令是谁?”回答说:“李行言。”唐宣宗再问:“李行言在县为政情况怎么样?”樵夫回答说:“李行言性格固执。有几个强盗关押在县监狱,宦官领掌的北司禁军来县府要人,李行言就是不放人,硬是将这几个强盗全部处死了。”唐宣宗回宫后,将李行言的名字行事写在一个帖子上,挂于自己寝殿中的柱子上。冬季,十月,李行言被任命为海州刺史,入朝向唐宣宗谢恩时,唐宣宗赐给他金紫衣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