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神农本草经赞-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诗。琉璃蒸乳压 膏。未抵斋厨格调高。颜氏家训诗。参差荇菜。博士皆以参差者。苋菜
也。呼人苋为人荇。可笑之甚。淮南子。老韭之为苋也。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卷一上经
瓜蒂
内容:味苦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
下之。生平泽。
美实蠲烦。秋除抱蒂。花谢跗环。瓞绵蔓系。齿沁余香。鼻披双缀。青绿垂檐。东来风
脆。
刘子 诗。美实蠲烦喜及时。杜甫诗。许以秋蒂除。仍看小童抱。农书。大曰瓜。小曰
瓞。
跗曰环。(注脱花处)蒂曰嚏。(注系蔓处)李东阳诗。冰齿余香嚼未残。龙鱼河图。瓜有两
蒂
。两鼻者杀人。雷 论。凡使瓜蒂取青绿色。瓜气足时采得。系屋东有风处吹之。
卷一上经
瓜子
内容:味甘平。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一名水芝。生平泽。
长身皤腹。 瓣名齐。絮披虚练。囊贮排犀。花红 面。酒苦明睇。瓜雌蒂曲。撷高种
栖。
郑安晓诗。霜皮露叶护长身。左传。皤其腹。广雅。冬瓜 也。其子谓子 。吴普曰。
瓜子
一名瓣。李时珍曰。瓤谓之瓜练。白虚如絮。子谓之瓜犀。在瓤中成列。多能鄙事。白瓜仁
加桃花服食。面红清。苦酒渍曝。日服方寸匕明目。齐民要术。冬瓜蒂弯曲贴肉者雌瓜也。
取子收高燥处留作种。
卷一上经
苦菜
内容:味苦寒。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一名荼
草。一名选。生山谷。
菜美天香。游冬景迈。黄讹龙葵。白猜马薤。和米炊香。浮羹嚼快。如荠如饴。苦甘深
喟。
李时珍曰。一名天香菜。埤雅。此草经冬不凋。故名游冬。傅休弈歌。岁晏景迈。颜氏
家训
。江南别有苦菜。乃尔雅 黄 也。河北谓之龙葵。梁世讲礼者。以此当之大误。兼明书
月令。孟夏苦菜秀。孔颖达云。菜似马薤而花白。味极苦。今验四月秀者。野人呼为苦 。
春初取煮和米粉作饼食之。月令所书苦菜。即苦 也。颖达所见。别是一物。不可引以解此
。黄正色诗。嫩绿浮羹 让滑。王恽诗。今朝过喜一嚼快。诗。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又堇
荼
如饴。李祁诗。幽然发深喟。
卷二中经
雄黄
内容:味苦平寒。主寒热。鼠 。恶创。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
炼食之。轻身神仙。一名黄金石。生山谷。
丹雄蕴石。精结阳峦。五兵制胜。百毒除残。威申虎爪。色映鸡冠。桃枝辟禳。怪祟奚
千。
吴普曰。生山之阳。是丹之雄。唐书传。苏 居中制胜。吴志传。周瑜除残去秽。葛洪
曰。
女人病邪。雄黄松脂熔化。以虎爪搅之。夜烧取愈。苏恭曰。宕昌武都者佳。块方数寸。明
彻如鸡冠。集简方。家有邪气者。雄黄水。以东南桃枝。咒洒满屋则绝迹。易林。家多怪祟
。
卷二中经
石硫黄
内容:味酸温。主妇人蚀阴。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生山谷。
尊比阳侯。矾精翕敛。焦土凝坚。温泉泻潋。猛着黄芽。光腾紫焰。金液丹成。因时稽
检。
葛洪曰。四黄惟阳侯为尊。吴普曰。是矾水石液烧令有紫焰者。易注。诤翕翕敛也。魏
书传
。悦般国。南界。有火山。山旁皆焦。溶流数十里乃凝坚。即石硫黄也。博物志。凡水有石
硫黄。其泉则温。赵冬曦赋。凿连岩而泻
潋。李时珍曰。其猛毒为七十二石之将。外家谓之阳侯。亦曰黄芽。泊宅编。金液丹。乃流
黄炼成。纯阳之物。痼冷者所宜。今夏至人多服之。反为大患。元史传。曹鉴稽检有方。
卷二中经
雌黄
内容:味辛平。主恶疮。头秃痂疥。杀毒虫虱。身痒邪气诸毒。炼之久服轻身。增年不老。
生山谷。
同山雌伏。武都之阴。变分连锡。熏藉精金。助功妇顺。避地群侵。纯黄不杂。土德层
深。
名医曰。生武都与雄黄同山生。其阴山有金。金精熏则生雌黄。后汉书传。赵温曰。焉
能雌
伏。丹房鉴源。雌黄变锡。史记传。长沙出连锡。陶弘景曰。仙经无单服法。惟以合丹
少雄黄
。飞炼成丹。土宿指南。阳石。相距五百年而结。造化有夫妇之道。故曰雌雄。雷 论。凡
修事勿令妇人鸡犬及臭秽之地犯之。钟会赋。纯黄不杂。韩保升曰。雌黄法土故色黄。水经
注。山岫层深。
卷二中经
水银
内容:味辛寒。主疥 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熔化还复为
丹。久服神仙不死。生平土。
烁质洪炉。 流烟尽。伏恋铅凝。含收椒引。采苋东 。披沙内蕴。 女丹还。性全韬
隐
列仙传。宁封子烁质洪炉。苏颂曰。采粗次朱砂。作炉 养。承水覆盆。烟飞于上。
流
于下。土宿指南。朱砂伏于铅。硫恋于铅。寇宗 曰。得铅则凝。国语。土气含收。丹药秘
诀。遗失在地。以川椒末引之。韩保升曰。马齿苋。节叶间有水银。然至难燥。向日东晒之
。陶弘景曰。水银有别出沙地者。李峤诗。向日披沙尽。权德舆文。和易内蕴。杜甫诗。
女萦新裹。注。 也。白居易诗。黄芽 女大还丹。宋新论。能韬隐其质。故致全性也。抱
朴子。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卷二中经
石膏
内容: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
产乳、金创。生山谷。
敛尘雨霁。棋布林皋。云溶孕采。玉洁浮醪。润当吻燥。结解肤挠。调封丹鼎。固密坚
牢。
解琬诗。雨霁微尘敛。陶弘景曰。石膏皆在地中。雨后时时自出。如棋子者最佳。庄子。
山
林欤。皋壤欤。程伯子诗。乞与云膏洗俗肠。郑惟忠赋。丹青孕采。常建诗。玉膏泽人骨。
张华
诗。浮醪随觞转。苏轼赋。疑吻燥而当膏。孟子。不肤挠。名医曰。治皮肤热。肠胃中结。
胡震亨曰。火 细研醋调。封丹鼎。固密胜于脂膏。苏轼诗。也知不作坚牢玉。
卷二中经
磁石
内容:味辛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一名
元石。生山谷。
铁质坚顽。磁君引并。山辨阴阳。石分动静。炼畏伏砂。归催悬井。受制庚辛。南针指
丙。
淮南子。磁石能引铁。吴普曰。一名磁君。李时珍曰。磁石生山之阴。元石生山之阳。
形
虽相似。性各不同。磁石能吸铁。元石不能吸铁。余冬叙录。丹砂伏磁石。水克火也。淮南
子。磁石悬井。亡人自归。寇宗 曰。磁石磨铁锋。能指南。然常偏丙位。盖丙为大火。庚
辛受其制。物类相感耳。
卷二中经
凝水石
内容:味辛寒。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久服不饥。一名白水石
。生山谷。
凝寒冰冱。积卤石生。色兼青黑。理具纵横。蜂窠孔细。马齿棱莹。沟渠六角。同类元
精。
名医曰。一名寒水石。盐之精也。李时珍曰。夏月研末煮汤。入瓶。悬井底即成冰。陶
弘景
曰。卤地所生。苏恭曰。有纵理横理二种。苏颂曰。有孔窍若蜂窠。丹房鉴源。石块有齿棱
如马牙硝。清莹如水精。亦有青黑色者。梦溪笔谈。太阴元精石生盐泽之卤。沟渠土内。禀
积阴之气。凝结皆六角。
卷二中经
阳起石
内容:味咸微温。主崩中漏下。破子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补
不足。句挛。一名白石。生山谷。
气结 蒸。山恒阳霁。根驻云丛。锋销雪瘗。凿选野狼牙。毒祛蛇蜕。握白提清。芟除黑
翳。
扬雄文。 云而散 蒸。注。气上出也。潘岳赋。阳霁则吐霞耀日。苏颂曰。齐州阳
起山
。常有温暖气。盛冬大雪。此山独无。陶弘景曰。甚似云母。但浓异耳。李峤诗。山类丛云
起。庚辛玉册。尖似箭镞者力强。置大雪中。倏然没者为真。李时珍曰。轻松如野狼牙者佳。
李之才曰。使用恶蛇蜕皮。抱朴子。怀黄握白。提清挈肥。日华子曰。凡入药凝白者佳。苏
恭曰。今用纯黑如炭者误矣。
卷二中经
孔公孽
内容:味辛温。主伤食不化。邪结气。恶创疽 痔。利九窍。下乳汁。一名通石。生山谷
石垂芽孽。亡是呼公。角森 。房妙空空。寐回遽觉。音审宣通。如调灵龠。呼吸中
充。
李时珍曰。孔窍空通。附垂于石。如木之芽孽。俗讹为孔公。汉书传。齐言亡是公者。
无是
人也。宋书传。公何见呼为公。陶弘景曰。孽大如牛羊角。长二三尺。诗。其角 。李时
珍曰。孽为钟乳之房。论语。空空如也。庄子。成然寐蘧公觉。名医曰。治伤食病常欲眠睡
。甄权曰。能使喉声圆亮。江总碑。老惊灵龠。苏轼诗。外慕渐少由中充。
卷二中经
殷孽
内容:味辛温。主烂伤瘀血。泄利。寒热。鼠 。症瘕结气。一名姜石。生山谷。仰漱飞根
。潜萌隐孽。指列姜蟠。脉通乳结。床设桷 。花霏霜雪。 土脂凝。清凉散热
。
名医曰。殷孽钟乳根也。云笈七签。仰餐飞根。李时珍曰。殷隐也。生于石上。隐然如
木之
孽。又如生姜。新芽顿长。若列指状。苏恭曰。根蟠结如姜。吕氏春秋。血脉欲其流通也。
韩愈文。大者为 。细者为桷。苏恭曰。石床钟乳。水滴下凝积如笋状。久渐与上乳相接为
柱
。石花乳水滴石上。散如霜雪。皆与殷孽同功。土殷孽服之亦同钟乳。而不发热。名医曰。
生高山 土之阴。色白如脂。唐明皇序。尝散热之馔。
卷二中经
铁精
内容:平。主明目。化铜。铁落。味辛平。主风热恶创。疡疽创痂疥气在皮肤中。铁主坚肌
耐痛。生平泽。
禀阳就燥。气弗交阴。紫尘吹焰。乌液留砧。柔能绕指。坚自安心。山盈渥赭。索广窥
深
。
土宿指南。铁禀太阳之气。而阴气不交。故燥而不洁。易。火就燥。陶弘景曰。铁精出
灶
中如尘。紫色轻者为佳。苏恭曰。铁落是锻家烧铁砧上。锻之皮甲落者。滋液黑于余铁。又
名铁液。刘琨诗。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日华子曰。生铁镇心。安五脏。管子。其上有
赭。其下有铁。诗。赫如渥赭。文心雕龙。才欲窥深。辞务索广。
卷二中经
理石
内容:味辛寒。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一名立制石。生山谷。
横理庚庚。移名立制。脉贯峡封。层分土渍。青缕丝明。赤肤肌腻。迭用柔刚。同归一
致。
史记纪。大横庚庚。逸周书。以移其名。苏恭曰。此石夹两石间如石脉。开用之。或在
土中
重叠而生。皮正赤肉白。名医曰。一名肌石。李时珍曰。石肤有软硬二种。理石顺理而微。
硬者长纹细直如丝而明洁。色带微青。与软石膏一类通用。
卷二中经
长石
内容:味辛寒。主身热。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脉。明目去翳眇。下三虫。杀蛊毒。久服
不饥。一名方石。生山谷。
嵬然卓立。岂恃依凭。纵如排齿。解或方棱。云飞片片。玉琢层层。热中顿解。渊静清
凝。
淮南子。嵬然不动。论语。如有所立卓尔。唐书传。足可依凭。苏恭曰。不附石而生。
端然
独处。状同石膏而浓大。纵理而长纹似马齿。苏颂曰。方解石与长石为一物。李时珍曰。击
之则片片横碎。光莹如云母。名医曰。光而润泽玉色。孟子。不得于君则热中。云笈七签。
本真清凝。嶷然渊静。
卷二中经
肤青
内容:味辛平。主蛊毒。及蛇菜肉诸毒恶创。生山谷。
蓝谢何常。青推肤受。烧入春痕。光留雨后。虫 腥污。疡痍毒垢。群秽清除。有瘳无
咎。
北史传。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名医曰。一名推青。论语。肤受之诉不行
焉。
僧惠崇诗。春入烧痕青。唐球诗。巫山雨后青。魏志传。司马朗清除群秽。唐书传。天下庶
有瘳乎。
卷二中经
干姜
内容: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利。生者尤良。久服
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膻腥拂彻。味美和调。柔尖日莹。老辣霜骄。含辛比桂。御湿分椒。赠甘非意。雪谤神
超。
张衡赋。苏 紫姜。拂彻膻腥。吕氏春秋。和之美者。杨朴之姜。刘子 诗。映日莹如
空。
柔尖带浅红。长编晏享曰。姜桂之性。到老愈辣。徐淮诗。秋气挟霜骄。文心雕龙。桂姜同
地。辛在本性孝经。援神契椒姜御湿。梅尧臣诗。赠辛非赠甘。此意当自求。朱子诗。姜云
能损心。此谤谁能雪。请论去秽功。神明看朝彻。
卷二中经
耳实
内容:味甘温。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句挛痛。恶肉死肌。久服益气。耳目聪明。
强志轻身。一名胡 。一名地葵。生川谷。
耳食长生。推求贱质。延蔓 垂。结丛盘密。薄采顷筐。判离盈室。下箸忘饥。依稀奴
橘。
史记年表。此与以耳食无异。晋书传。求媒阳之美。谈推沙砾之贱质。苏轼记。药至贱
而为
世要用。无若苍耳长生药也。诗笺。葛覃延蔓谷中。诗疏。今人谓之耳 草。李峤诗。忘忧
自结丛。广雅。 耳丛生如盘。诗。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离骚。 绿以盈室兮。判独离
而不服。李白诗。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杜甫诗。依稀橘奴迹。陆龟蒙诗。旧栽奴橘老
。
卷二中经
葛根
内容:味甘。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一名鸡齐根
。生川谷。
鸡齐鹿藿。庇本繁滋。臂伸蜷曲。 绝纷披。累依桂树。枯花萱枝。秋登谷似。龆龀扶
羸。
名医曰。一名鹿藿。左传注。葛 庇其本根。 蔓繁滋者。以本枝荫庇之多。苏颂曰。
根形
大如手臂。庾信表。一枝蜷曲。苏恭曰。葛根入土五六寸以上者名葛 。有微毒。服之令人
吐
。说苑。王 悬躯绝 。许有壬诗。筐 荐纷披。刘向九叹。葛 累于桂树兮。张时彻诗。
愿留枯根株。化作萱花枝。李时珍曰。葛谷是实。八九月采之。诗。式谷似之。庾信碑。未
逾龆龀。宋史传。李渎扶羸养疾。
卷二中经
栝蒌根
内容: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一名地蒌。生川谷及山阴。
果 兼名。幽根蟠结。粉沁秋霜。花霏瑞雪。枯润津回。阴纯体洁。入夏筋凝。毒防卤
啮。
李时珍曰。栝蒌即果裸转音。木上曰果。地下曰 。此物蔓生附木。故得兼名。洁白如
雪。
故名瑞雪。苏颂曰。一名天花粉。沈约诗。幽根未蟠结。成无己曰。润枯燥而通行津液。
李
杲曰。纯阴解烦渴。傅咸赋。体洁性真。李时珍曰。夏月掘者有筋无粉。不堪用。名医曰。
生卤地者有毒。
卷二中经
苦参
内容:味苦寒。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一
名水槐。一名苦 。生山谷及田野。
骈茎三五。萌 春催。 名别菜。叶类骄槐。疏风齿固。遏气腰 。患增偏胜。化变心
裁。
苏颂曰。根三五茎并生。春生冬凋。李时珍曰。与菜苦 同名异物。陶弘景曰。叶极似
槐叶
。别录。一名骄槐。史记传。齐大夫病龋齿。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其风。胡震亨曰。苦
参峻补阴或致腰重者。气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