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十年与二十天 >

第5章

十年与二十天-第5章

小说: 十年与二十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海水域的就是英国。由于战时英吉利海峡难以通行,因此德国海军部队在经北海向设得兰…挪威海峡航行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极易被敌人发现和遭到袭击。而且,当英国的飞机和海军轻型部队发现了德国舰艇的行踪时,即可在与其南北走向的岛屿平行的漫长的航线上,对德国舰艇进行轮番攻击。由于航空兵的发展,德国舰艇出海航行时的处境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相比是每况愈下。只有在特别有利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悄悄地进入大西洋。德国水面舰艇在大西洋公海上逗留和作战期间战斗力所受到的损失和限制必然比敌人更加严重,因为受损的德国舰艇必须冒着敌人的袭击危险通过漫长的航线经北海才能返回本国修理,而可供英国舰队使用的修理场所就在邻近大西洋战区的大不列颠的西海岸。
  与英国相比,德国在地理方面所处的不利的海洋战略位置,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明显地暴露出来了。
  1914年我们的海洋战略思想是,通过海战来完成对英国作战的任务。因为海战的胜利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军事和政治后果,足以对英国的制海权问题产生决定性影响。然而对英国来说,只要德国不破坏英国大西洋上的交通线,或者不干扰英国从北海北部对德国实施的远程封锁,从战略上来讲它就不会主动地挑起海战。而德国海军由于活动范围有限,要完成上述两项任务也是力不从心的。就是在力量对比使我们有希望赢得海战胜利的时期,德国海军也竭力克制不与英国人交战。到了后来双方兵力对比使德国失去成功希望的时候,被限制在北海南部海区的德国海军显然也就不再有什么决定性的海上战略任务了。这项任务就转交给德国潜艇部队了,它们能在大西洋上袭击英国海上交通线。正如舍尔海军上将在日德兰海战又译斯卡格拉克海战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德国远洋舰队的唯一任务是为潜艇执行上述任务而保持航道畅通无阻。
  与英国相比德国在海洋战略位置方面的短处对潜艇部队的影响并不大:
  首先,由于潜艇能下潜,而且不易被发现,因此无须与敌水面舰艇交战就能通过北海驶往大西洋去打击英国的生命线。由于同样的原因,加上潜艇比水面舰艇具有更大的活动半径和续航力,即使敌水面舰艇控制了这个战略上很重要的海区,潜艇仍可长时间地在该海区活动。因此,暂且撇开潜艇作为进攻武器所具有的那些特别有利的特性不谈,仅根据上述这些因素,潜艇就是一种合适的海战兵器,它能够直接攻击英国的交通线和实现德国的海上战略目标。
  正因为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几乎使英国遭到失败。
  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战的教训,我越来越坚信,有朝一日英国会成为我们的敌人,潜艇则是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最合适的兵器。由于集群战术的发展,以及这种战术在和平时期演习中所显示的威力,我十分希望使用这种战术来战胜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拯救了英国命运的护航编队。这就是我从1939年春开始置“Z”计划而不顾,竭力要求尽快组建一支大型潜艇舰队的原因。如前所述,“Z”计划规定到1948年只建造233艘潜艇,其中包括优先建造的火炮巡洋潜艇,这表明海军总司令部没有采纳我的潜艇建造方案,包括潜艇种类、数量(300艘作战潜艇)和建造速度。然而,当时认为从1939年春开始必须加速建造大批潜艇的人并非我一个。
  不久,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宣布了对波兰的保证。1939年4月26日希特勒废除德英海军协定。废除这个在1935年才签订的协定,是一个极其强硬的政治行动。它清楚地表明,德国与英国的联合政策已告结束,同英国的关系不仅在短时间内,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将难以改善。
  从那时起,我们就应该清楚地看到,完成长期的“Z”造舰计划的首要条件——长时期的和平,已得不到可靠的保证。由于废除海军协定而造成的德英之间的紧张关系,使任何政治领导都没有把握阻止由紧张局势转化为军事冲突。因此,从现在开始德国海军应该提出这样一个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建造潜艇来加速扩充军备。海军其它部门中也有许多人与我所见略同,他们除了希望加速建造潜艇外,还要求建造大批轻型、简易的水面袭击舰。这种舰特别适合直接袭击大西洋公海上的敌交通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我之见,这种想法完全可以采纳,尽管使用这些水面袭击舰也会遇到通过北海时的危险问题。
  不言而喻,除了必须建造在大西洋上作战的进攻性兵器外,为了保证德国水域内各航道的安全和畅通,我们还要建造其它所有的舰艇,如驱逐舰、探雷艇、扫雷艇和破雷舰。
  1939年6月,我向海军总司令汇报说,我和我的军官们担心不久可能会同英国发生战争。尽管我当时只不过是一名海军上校和处于下级地位的前线指挥官,但我请求他把我们的意见转告希特勒。我说,在一场即将到来的对英战争中,潜艇部队将担负海战的重任。但因潜艇数量太少,潜艇部队只能对英国人“刺一下”而已。因此,海军总司令于1939年7月22日在施维诺威斯切向在“蟋蟀”号通报舰上集合的全体军官传达了希特勒的答复:他将设法决不同英国发生战争;因为这将意味着“德国的完蛋”;全体潜艇军官尽管放心。
  国家元首和政治领导人一口否定与英国交战的任何可能性,这无疑对我们起了极大的安定作用。
  尽管如此,我们的担心仍然没有完全消除。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放心了一些,虽然在海军总司令讲话后我对军官们说:“有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无论何时爆发战争,英国必将站在敌人一边。对此你们思想上要有所准备!”
  当天我向总司令提出要休假,以便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疗养(此前,由于种种原因,已将假期一推再推)。总司令准了我的假。但在8月15日我又被召回,原因是当时的政治局势十分紧张,潜艇部队将进行远航动员。这几天,与英国发生战争的危险实际上已十分明显,我认为,必须利用这个时机,再次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海军总司令陈述我对形势的看法和立即着手大规模地建造潜艇的必要性。1939年8月底正逢海军总司令在基尔,我当面向他谈了我的看法,并请他在与我一起飞往施维诺威斯切的途中看一份备忘录的草案。总司令同意了这份草案,并要我尽快把我所需要的潜艇型号和数量以备忘录的形式交给他。
  于是在1939年8月28日潜艇部队指挥官第172号绝密文件。我向海军总司令和舰队司令递交了一份题为“关于建设潜艇部队的设想”的备忘录。我在其中写道:
  “从目前英德之间的紧张局势和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考虑,我确信,海军特别是潜艇部队目前是没有能力完成战时它们应担负的任务的。虽然我们希望现在战争不要爆发,但不能认为英德之间的政治局势在近几年会有根本的改变,尽管双方有时也有可能出现友好和安宁的现象。潜艇是最合适的作战兵器,而且建造速度也比水面舰艇快。所以,海军必须迅速地组建潜艇部队力争使自己在今后与英国的冲突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关于所需要的潜艇数量和型号,我在备忘录中写道:
  “我在对1938…1939年潜艇部队举行的军事演习所作的总结报告中提出了下列意见:在大西洋进行潜艇战的主要武器是鱼雷潜艇;VII…b型和IX型潜艇是合适的型号。为了能卓有成效地进行作战,需要100艘随时作好战斗准备的潜艇,因此这些型号的潜艇总数不得少于300艘。当然,多多益善……
  现在看来,VII…b、VII…c型和IX型潜艇在数量上的比例应是3:1。”
  在提出建造少量的特种潜艇的要求后,我作了如下总结:
  “为了能对英国进行一场卓有成效的战争,上述兵力数量是必需的。”
  我继续写道:“凭现有的潜艇,再加上按现行计划建造的潜艇,估计还无法对英国施加沉重的压力,还无法在不久的将来同英国商船队打一场决定性的战争,而只能给英国的贸易来往‘刺痛’一下……
  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潜艇部队必须打破常规,采用一切手段,使自己能在战争中完成击败英国这一主要任务……
  为达到上述目的,必须采取下列措施:
  a。 海军总司令部和海军总司令应对下列问题进行审核和作出决定:为了建造潜艇,哪些项目可暂缓进行?哪些船厂可专用于建造潜艇?哪些船厂需增加建造潜艇的设备?哪些辅助工业工厂可用于建造潜艇?
  b。 拟订一个紧急造艇计划。该计划应对VII…b,VII…c和IX型潜艇予以特别重视。
  c。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在最终确定造艇计划之前,也应着手解决由于加速建造计划而产生的其它一些任务,例如:供应舰、捞雷艇和修理船的建造;港口和基地的建设;武器和燃料的补给;修船车间的设备;用于指挥的无线电通信器材;各级人员的配备;战时和平时的组织指挥问题……
  只有使其它事情无条件地服从这个大目标,上述问题才能解决。然而关键性的措施首先要有组织上的保证才能得到执行。因此,应设立一个拥有广泛权力的、直接对总司令负责的中央机构,来处理与扩建潜艇部队有关的一切事宜。”
  舰队司令伯姆海军上将完全支持我的意见。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国宣战的那天他写给海军总司令的报告的最后一段话是这样的:“必须立即把一切力量高度集中起来,用以解决这个唯一的关键问题,一切无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其它建造计划应坚决往后推。”
  以上就是我作为潜艇部队指挥官在1939年关键性的几个月中对当时形势和海军装备任务的看法。对我来说这种看法的形成无疑要比身居柏林的海军总司令容易。因为希特勒的政治观点对他有一定的影响和束缚。
  当然,在1939年,也应考虑到,在废除德英海军协定后,德国若按照我的计划大量建造潜艇,英国会有什么反应。有人会说,这种事情无法保密,英国人必然会相应地增加其反潜工具。
  诚然,这个观点是无懈可击的。但是,分散地建造潜艇总比按照“Z”计划建造引入注目的大型舰艇要容易保密。即使敌人大量增加反潜工具也抵挡不住我们的潜艇战,这已被后来的经验所证明。如前所述,值得注意的是,英国人在平时把反潜活动仅限于防御德国潜艇详见第三章中的说明。的水下攻击;英国海军部过高估计声纳的作用和过低估计德国潜艇的危险;从这些情况来看,英国究竟会以何种有效的方式来对德国的潜艇建造作出反应,这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无论如何,“英国人会增加反潜工具”这一观点决不能成为我们立即放弃建造潜艇的理由。而且英国人对我们建造大型舰艇的“Z”计划也不会不采取对抗措施,这无疑会使我们卷入一场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对我们极为不利的大规模的军备竞赛中去。
  另外,今天还有人提这样的疑问,在废除海军协定之后德国大量建造潜艇对德英政治关系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按照这种思路,如果希特勒在1939年8月不准备动用武力,而想通过政治谈判来解决波兰走廊问题的话,那末一旦潜艇建造迅速进行,就会比缓慢地建立一支“均衡舰队”更容易成为英国对我宣战的理由。另一些人则说:建立一支大型的潜艇舰队,我们比如在重新与英国谈判时就有了较多的政治资本。
  我个人认为,上述各种议论都是不足为据的。在废除德英海军协定之后,我们就应该尽快做好即将与英打仗的准备,不管战争是否真正爆发,都必须大力加紧潜艇建造。我还认为,关于德国船厂和工业力量在1943年以前不具备大规模建造潜艇的能力这一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直到1943年,德国海军在战争中用于军备方面的钢材还未达到全国钢产量的5%。而且建造潜艇不仅可以利用沿海的船厂,还可以利用内河的船厂。因此,船厂和工业力量是足够的。关于这个问题在以后谈到战争中的潜艇建造时将再作一些说明。
  现在,回过头来再谈谈1939年8月底发生的事件。我在8月28日的备忘录中还抱有这样的希望:在德国取消了原定8月25日对波兰的进攻之后,但愿战争暂时还不会爆发。但这个希望成了泡影,真是事与愿违。9月1日开始了对波兰的敌对行动。9月3日英、法对我国宣战。德国海军就象一个残缺不全的躯体,潜艇部队中作好战斗准备的潜艇总共只有46艘。这个数字在57艘现役潜艇中所占的百分比已相当高了。但这46艘潜艇中只有22艘能到大西洋作战。其余的是250吨的小型潜艇,因活动半径有限,只能在北海海域作战。这就意味着平均只有5…7艘潜艇能在大西洋与敌周旋。后来更为严重的是,有一次这个数字甚至下降到2艘。
  除此之外,还得估计到现有潜艇的数量还可能继续减少,因为新增加的潜艇毕竟弥补不了战争中的损失。在1936…1939年期间我们的潜艇建造都没有达到海军协定中所允许的吨位,现在只好自食其果了。我们只能利用仅有的56艘现役潜艇参战。假如我们从1935年开始就按占英国45%的吨位量建造潜艇的话,现在有能力到大西洋作战的潜艇就可能不少于16艘。据我们所知,现在的潜艇数量还没有达到低潮,最糟糕的是,低潮期还在后面。1941年2月这种现象终于发生,那时我们的作战潜艇只剩下22艘了。
  在一场战争中一个兵种的武器数量少到如此程度实在罕见。这样少的武器只能起到刺痛敌人的作用,而不可能使一个世界大国、第一流的海军强国求和。
  因此,从我们当时海军装备的低劣水平考虑,无论如何也应该避免在1939年发生战争。在德国的力量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同英国的战争是否可以长期地完全避免呢,对此谁也不敢断言。而我却不相信这一点。对方在1914年以前连俾斯麦群岛上的小小德意志民族国家都不能容忍,更何况堂堂的大德意志帝国。由此可见,如果认为这场德英武装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话,那么德国就必须在海军装备政策方面采取断然措施。可是德国首脑人物却没有看清这个实质性的形势。
  海军总司令曾提请国家领导注意上述情况。但是他还得按国家领导的指令行事。于是在德国海军史上一个最悲惨的局面便产生了。
  战争爆发后,海军总司令立即下令停止所有(包括未下水的)大型军舰的建造,并撤消了“Z”计划中的潜艇建造方案,开始按照我在1938…1939年军事演习和1939年8月28日备忘录中所要求的型号和数量加速建造潜艇。
  不言而喻,当时海军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建立一支大型的潜艇部队,特别重要的是,应尽快地动用最大的力量,采取各种非常措施,并把这项工作列为海军建设方针中的绝对重点。
  因此,我决定离开从1935年以来一直由我领导和训练的前线潜艇部队,这时正是潜艇部队面临战争考验的时候。我请求在柏林的海军总司令把当前组建大型潜艇部队的这一最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我作出这个决定是不容易的。我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这支新的潜艇部队和艇员身上,我已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在我定下这个决心之前,我的参谋部里曾为此事进行过一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