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31-本草便读 >

第5章

031-本草便读-第5章

小说: 031-本草便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熏蒸之毒。虫虺之气亦所难免耳。) 

草部隰草类
苍耳子
内容:r苍耳子pq36。bmpr 
上通脑顶。外达皮肤。因能发汗以祛风。故可宣痹而散湿。鼻渊头痛。均因苦降功 
能。疥疾痒疮。又赖疏辛温润。(苍耳子此物能升能降。善发汗。辛苦温润。专入肺脾。治 
风湿痹痛死肌疥疮等疾。洗服皆良。鼻渊初起属上焦湿热者。用此辛散苦泄。故可治之。) 

草部隰草类
刘寄奴
内容:r刘寄奴pq37a1。bmpr 
破血行瘀兼逐水。辛苦微温。和伤消肿并调经。肝脾两达。(刘寄奴苦辛微温。入 
肝脾二经。专主破血下气。以及血化为水而成肿胀者。皆可服之。金疮折跌。敷服皆奇。) 

草部隰草类
板蓝根
内容:辟瘟解毒能凉血。逐疫祛邪并杀虫。肝胃收功。苦寒降热。(板蓝根即靛青根。其 
功用性味。与靛叶相同。能入肝胃血分。不过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四者而已。但叶主散根 
主降。此又同中之异耳。一云即马兰根。未知孰是。) 

草部隰草类
甘蕉根
内容:r甘蕉根pq37a。bmpr 
外敷消肿。散热毒而性属阴寒。内服清烦。止消渴以蠲除烦闷。功能走肺胃。甘可 
保阴津。(甘蕉根味甘大寒。一名芭蕉。即人家所种之甘芦也。主治消渴热狂。一切金石丹 
毒。皆可捣汁饮之。外敷痈肿结热。以及疔毒走黄。喉痹实火等证。其泻热解毒之功可想。 
) 

草部隰草类
苎麻根
内容:r苎麻根pq37。bmpr 
益阴凉血。安胎则赖其退热之功。滑窍通淋。治病总不离下行之性。味甘寒而无毒 
。入心主与小肠。(苎麻根甘寒养阴。长于滑窍凉血。血分有湿热者。亦属相宜。大抵胎动 
因于血热者多。或因伤血瘀者亦有之。安胎之义。其即此乎。) 

草部蔓草类
天门冬
内容:r天门冬pq38a1。bmpr 
清金降火。苦寒味带余甘。壮水强阴。润泽性偏在腻。咳血可疗痈痿愈。尸虫尽化 
燥痰除。肠滑勿投。胃虚当禁。(天门冬甘苦而寒。色白润降。清肺金。壮肾水。是其本功 
。本经称其杀三虫。去伏尸鬼疰者。大抵亦为瘀热所化。热退则病除耳。天冬较麦冬苦多寒 
盛。沉降之性过之。故兼能入肾经。治诸病总宜于阴不足而有火邪者。若脾胃虚寒便溏之人 
。禁勿用。) 

草部蔓草类
五味子
内容:r五味子pq38a。bmpr 
五味俱备。酸温独多。收肺气耗散之金。喘嗽咳红上受益。滋肾经不足之水。遗精 
滑泻下承扶。能敛汗液之耗亡。奠安君主。且治瞳神之散大。回护元阴。表有风寒。须知禁 
用。里多邪滞。切禁轻尝。(五味子虽有五味。究竟酸味独专。故主治亦在酸敛之功。其性 
温。五脏皆可导引而入。不独肺肾也。凡一切气血耗散脱竭之证。表里无邪者。皆可同补药 
用之。咳嗽遗滑。属肺肾虚寒者。尤为相宜。) 

草部蔓草类
天花粉
内容:r天花粉pq38。bmpr 
清胸胃之烦热。痰垢均除。解心肺之炎蒸。苦甘并济。生津止渴。金燥宜求。行水 
消瘀。黄瘅可治。消肿排脓结可散。泽枯润槁性偏寒。(天花粉色白甘苦而寒。即瓜蒌根也 
。入肺胃血分。专清上焦邪热。下降一切黄瘅肿毒。皆从郁热水血互结而来。其能利水道。 
消瘀血。故主治如上。玉露霜即鲜天花粉。以水澄出之粉晒干用。性味主治皆同。略厘清浊 
耳。) 

草部蔓草类
瓜蒌
内容:r瓜蒌pq38。bmpr 
气味相同花粉。治疗各有偏宜。润肺清肠。降痰火下行为顺。消瘀涤垢。治结胸上实 
颇灵。用仁则润滑肠中。用皮则清于肺部。(瓜蒌性味与花粉相同。惟润降之功过之。故凡 
上焦郁热。垢腻痰火咳嗽等证。皆可用之。一切肺痈肠痈乳痈之属火者。尤为相宜。但冷滑 
大肠。脾虚无火。大便不实者。不可用也。) 

草部蔓草类
木通
内容:r木通pq39a1。bmpr 
入心且及小肠。通淋利窍。导湿下行水道。味苦性寒。涤热行瘀。源流无阻。催生下 
乳。关节皆通。(木通。苦寒之品。能入心与小肠。清湿热。利九窍。能宣通上下气血。其 
所以治淋治乳者。无非清心宣窍之功。以肺无热逼。则气化之源清而淋浊愈。胃为气血之海 
。气血宣通。则乳病愈耳。然性极苦寒。不可浪投。木通藤属绕树而生。吹之上下皆通。性 
虽苦。却能宣通关节。或痛或肿等证。皆可治之。不独降利之功而已也。) 

草部蔓草类
通草
内容:r通草pq39a。bmpr 
色白性寒。体轻味淡。清金肃降。通肺胃而导心主之热邪。利湿分消。达膀胱可无闭 
癃之阻滞。(通草。此系草类。一名通脱。木高丈许。中心所结白瓤。以其为心也。故可入 
心。其色白。故入肺。味淡性寒。与灯心功用相似。能清心肺上焦之热。淡渗下行。通利水 
道。其通利之性。又能旁及阳明而下乳汁耳。) 

草部蔓草类

内容:r萆 pq39。bmpr 
祛风祛湿。微苦微温。入肝胃兼入小肠。厘清去浊。由膀胱内通肾脏。行水宣瘀。风 
寒痹湿可推求。腰膝酸疼当审用。(萆 本经谓其苦平无毒。主治腰痛骨强。风寒湿痹。观 
其大意。知其能入肝肾。治阳虚湿浊之药。虽云能治下焦风寒湿痹。大抵萆 之功。治湿为 
长。治风次之。治寒则尤其 
次也。痿病多属阳明湿热。萆 之苦。能宣能泄。故又能入胃耳。 
) 

草部蔓草类
金银花
内容:r金银花pq40。bmpr 
其气芳香入脾。其味甘寒解毒。通经入络。取用其藤。治疖消痈。还当使蕊。或传 
尸腹胀。各随成法以推求。或治痢祛风。宜合古方而运用。(金银花其气芳香。其色赤白。 
而凡花皆散。有宣通气血解散之功。且寒能解毒。甘不伤胃。故一切痈疽外证。推为圣药。 
昔人用此治风除胀。治痢疾。逐尸疰为要药。后世亦不知其用。足见此物之功。非特治疮已 
也。) 

草部蔓草类
葛根
内容:r葛根pq41a1。bmpr 
解阳明肌表之邪。甘凉无毒。鼓胃气升腾而上。津液资生。若云火郁发之。用其升散 
。或治痘疹不起。赖以宣疏。治泻则煨熟用之。又主两阳合邪之下利。解酒则葛花为最。因 
有解表利便之功能。孕妇固当忌投。有故亦能无殒。(葛根甘凉入胃。其根寓升发之意。故 
能解散阳明肌表之邪。凡一切风温热病。邪郁于表。热势内蒸。以致无汗口渴者。最为相宜 
。然毕竟气凉之品。如风寒在表。以及内不热而恶寒者。似又不宜也。煨熟则散性全无。即 
由胃入肠。不行阳明之表。但入阳明之里。升清为用。亦如升麻之煨熟即升而不散。可以浓 
肠止泻耳。) 

草部蔓草类
何首乌
内容:r何首乌pq41a。bmpr 
禀中和之性。益肾培肝。得坤土之纯。悦颜黑发。固真阴而性涩。崩中遗滑堪医。 
续后嗣以添精。坚骨强筋可赖。祛风养血。毒化疮消。豆制酒蒸。延年却病。藤可夜交熟寐 
。味则甘苦微温。(何首乌味甘苦略兼涩味。有赤白二种。夜则苗蔓相交。年久则其根成形 
。 
得土之精气而生。补肝肾。固精髓。以其赤白交互。故能长养气血。气血太和。则悦颜黑发 
。风可去而疮可愈耳。首乌之补肝肾阴血。与地黄相同。却无地黄之凝滞。性虽固涩。而又 
流利血脉。大抵生用则流利。制用则固补。赤者名红内消。专用于外科。概可想见。) 

草部蔓草类
马兜铃
内容:r马兜铃pq41。bmpr 
轻浮象肺。降痰嗽有解散之功。清肃归金。平喘促得苦寒之力。(马兜铃藤蔓之属 
。附木而生。叶脱时其实尚垂。状如马项之铃。熟则四开象肺。苦寒轻举。而又有下降之性 
。故能清肺热。降肺气。凡一切咳嗽痰喘属于肺热者。均可用之。兜铃虽主清热降气。而又 
能散肺中结气。以其苦而兼辛也。根名青木香。苦冷有毒。可作吐药。不常用。) 

草部蔓草类
百部
内容:r百部pq42a1。bmpr 
治肺寒之咳嗽。甘苦微温。除虫积之稽留。功能独擅。(百部其藤蔓生。其根如天门 
冬之形。百十连属。若部伍然。但天门冬味甘而润。百部味苦而枯。天门冬寒而百部热。故 
虽 
皆入肺治嗽。一治寒嗽。一治热嗽。为不同。其杀虫之功。尤为百部所独擅也。) 

草部蔓草类
菟丝子
内容:r菟丝子pq42a。bmpr 
气温无毒。味甘且辛。补肾水以上腾。明目生津风可去。凝正阳而不动。精寒溺沥 
病能痊。可坚骨以强阴。并扶羸而续绝。(菟丝子其藤蔓生田野中。初如细丝遍地。不能自 
起。得他草根则缠绕而生。其根渐离于地而寄空中。本经辛甘平无毒。主治续绝伤。补不足 
。益气力。肥健人。大抵益肝肾。助筋脉。填精髓。是其所长。以肝主筋。其藤象筋。肾藏 
精。其子有归束之意也。凡子皆润降。故先入肾。菟丝子能温养肾水。补肝虚。下焦得温养 
之力。脾亦受益耳。故为平补足三阴之药。) 

草部蔓草类
钩藤
内容:r钩藤pq42。bmpr 
入肝经以凉血祛风。退热疗惊。久煎无力。味甘寒而除邪定搐。治昏止眩。暂服为宜 
。(钩藤甘寒色紫。独入肝家。清肝热。热平则风息。风息则惊痫螈 头旋目眩等证皆愈 
耳。) 

草部蔓草类
覆盆子
内容:r覆盆子pq43a1。bmpr 
入肾兼酸苦之功。治专固摄。益下有封藏之力。味属甘温。(覆盆子因此子形似覆 
盆。故名。凡藤蔓之子。皆可并入肝肾。味甘而酸之品。皆能补而兼固。此物甘酸而温。其 
能补摄肝肾可知。下焦固则遗滑等证皆可愈耳。覆盆入肾经血分。能温补命门。益精固下。 
阴不足而相火旺者不宜。) 

草部蔓草类
防己
内容:r防己pq43a。bmpr 
辛可散。苦可行。气寒之品。热可蠲。湿可导。性下之功。汉入下焦。行膀胱之血分 
。木宣经络。疏风水于皮中。(防己出汉中。木防己即是其苗。味皆辛苦而寒。其根为之汉 
防己。入下焦泻膀胱血分湿热。木防己偏于治上治风。故凡属水支饮等证。皆用之。大抵防 
己为瞑眩之药。闻其气则颇恶。下咽则使人身心烦乱。饮食减少。若善用之。能拨乱反正。 
可防己而御敌。故取此名也。虚人禁之。) 

草部蔓草类
威灵仙
内容:r威灵仙pq43。bmpr 
性急且温。味辛而散。微咸微苦。疏风邪走络通经。可导可宣。治痹疾行痰去湿。 
(威灵仙味苦辛咸。气温。善走风药也。能宣通脏腑经络。治痹启闭。故一切胸腹冷滞。痰 
水症瘕。瘀血湿邪等证。皆可用此行散。然疏利之性。若无风邪痰湿。恐损真气。用者慎之 
。) 

草部蔓草类
紫葳花
内容:入心肝凉散行瘀。能去血中伏火。走营分酸咸无毒。并疗血热生风。(紫葳花甘酸 
而咸。性寒色紫。手足厥阴血分药也。功专凉血。故能去血中之伏火。凡妇人产乳余疾。症 
瘕血闭寒热等证。由于血热者皆治之。又凡花皆散。故能治血中之风与夫血热生风等证。) 

草部蔓草类
使君子
内容:r使君子pq44。bmpr 
入脾胃。用则治虫治疳。味甘温。服则或生或熟。(使君子味甘。性温。气香。质 
润。虽为杀虫之药。而益脾胃。敛虚热。凡小儿一切虫疳等证皆可用之。服时忌饮热茶。犯 
之即泻。) 

草部蔓草类
山豆根
内容:r山豆根pq45a1。bmpr 
解肺家结热之邪。化痹宣痈味最苦。杀蛊毒诸虫之积。通肠消胀气纯寒。(山豆根 
苦寒入心。泻热解毒。心火降则肺金清。故一切喉证之属于火者。得苦降之性。自然热除病 
退。清肃之令下行矣。脾胃虚而大便不实者禁之。) 

草部蔓草类
白蔹
内容:r白蔹pq45a。bmpr 
苦能泻热。辛可疏邪。散结行瘀。止为性寒能解利。消痈敛口。皆因毒火未潜消。( 
白蔹。苦辛而寒。散热结。疏邪滞。并无酸敛之性。即本经亦无敛疮口之句。但云主治痈肿 
疮疽。散热止痛等语。则后人用之敛疮者。皆因火毒滞留营分。而肌肉不敛耳。) 

草部蔓草类
土茯苓
内容:r土茯苓pq45。bmpr 
利湿分消。皆谓邪留下部。舒筋定痛。多因毒伏经中。以能制轻粉之留邪。入胃通 
肝及肾。故为治下疳之良剂。性平味淡而甘。可助土以强脾。藉遗粮而当谷。(土茯苓一名 
仙遗粮。味甘淡而平。益脾胃。化湿邪。服之可当谷不饥。故有遗粮之名。今人概以治杨梅 
恶疮。毒窜筋骨。肌肉溃烂等证。亦不过因土茯苓之味甘淡。甘能解毒。淡可分消。又能益 
脾胃。使土旺湿除。肌肉自愈之意。非土茯苓可以治疮也。) 

草部蔓草类
茜草
内容:r茜草pq46。bmpr 
质禀咸温。入肝破血。味兼辛苦。行滞通经。(茜草。辛苦咸温。色赤性燥。入心肝 
血分。长于破血行血。本经称其治黄瘅。别录言其治蛊毒。无不皆因瘀血而成。故又一名血 
见愁。即此义也。) 

草部蔓草类
木鳖子
内容:r木鳖子pq47a1。bmpr 
苦寒有毒。外治为多。散血热以消痈。追风毒而达络。塞鼻则拳毛顿起。吹耳则痘 
眼能移。点痛痔而即平。搽火疮而立效。(木鳖子有番土两种。皆属苦寒。而番者为尤甚。 
其寒毒之性。服之使人筋脉拘急。身体振动。瞑眩之药。不可妄投。或风毒窜入经络。或痈 
疽欲其解散。必须配制得宜。酌量多寡而用。土木鳖虽能治疳积痞块黄瘅等证。究竟二鳖长 
于外治。非服食所宜也。) 

草部蔓草类
漏芦
内容:r漏芦pq47a。bmpr 
入阳明下乳消痈。咸苦性寒无毒品。清湿热杀虫凉血。祛除积久小儿疳。(漏芦咸苦 
性寒。入阳明血分。本经虽云服之益人。然毕竟疏利之品。故能下乳消痈。清湿热。治疳积 
。皆属阳明之病。观其命名取义。则漏芦之功。概可想见矣。) 

草部蔓草类
燕脂
内容:解痘毒以松肌。甘平入血。吹耳疳之蚀烂。炙黑和营。(燕脂即红花汁。或紫草汁染 
帛而成。故功用与红花紫草相仿。长于活血行血。血活则肌松。肌松则毒解故也。耳疳痘毒 
。无论内治外治。均可用之。能入心肝血分。甘平之性。无偏胜之弊耳。) 

草部蔓草类
牵牛
内容:r牵牛pq47。bmpr 
色形黑白宜分。泻肺行痰。消胀逐邪于气分。性味辛温有毒。搜风导滞。通肠利水达 
胞宫。(牵牛味辛性热。泻肺气利大肠。逐痰蠲饮。又能从治气分湿热坚结。但攻伐之品。 
肺与大肠无水湿邪滞坚结者。不可轻投。) 

草部蔓草类
藤黄
内容:散肿搜脓性毒烈。杀虫逐湿味酸温。(藤黄系藤汁煎炼而成。酸涩有毒。能杀虫。以 
毒攻毒。皆外治之功。以其酸涩之性。有收束之意。敛极则散。故痈疽疮疡发散药中。每每 
用之。) 

草部蔓草类
青风藤
内容:温达肝脾。用使搜风兼胜湿。味归辛苦。功能蠲痹并舒筋。(青风藤。凡藤蔓之属 
皆可通经入络。此物味苦平善治风疾。故一切历节麻痹皆治之。浸酒尤妙。以风气通于肝故 
入肝。风胜湿湿气又通于脾也。) 

草部香草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