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7 >

第15章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7-第15章

小说: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轶出范围之举,立予从严制止,总期销弭未萌,各循矩矱。其 
有情甘暴弃,希图煽乱者,查明斥退;情节较重,构成犯罪行 
为者,交由司法官厅,依法惩办。办学各员,倘有徇庇纵容, 
并予撤惩。总之国纪所在,不容凌蔑,政府以国家为重,执法 
以绳,决无宽贷,其共懔之!此令。 
      令下后,又饬京师警察厅,根据自治警察法条例,布告将 
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暨北京小学以下学校教员联合 
会,一体解散。但压制自压制,哗噪自哗噪,终归没有了结。 
就是日人亦好来寻衅,屡有越境侵权、伤人毙命等事。 
      除上文所述闽案外,类举如下: 
       (一)吉省日人越境逮捕韩人交涉。吉林省毗连韩境,韩 
人尝谋独立,被日本军警制压,往往窜入吉林省边境,日人遂 
屡有越境搜捕等情,经吉林督军电请政府,特向驻京日使抗议。 
       (二)日本军舰入内河交涉。日本宇治军舰,拦入江苏南 
通天生港,经江苏长官,电请外交部向驻京日使交涉。 
       (三)日兵占据满洲里车站交涉。日本兵队,占据满洲里 
车站,四面架机关枪,禁人出入,外交部因向驻京日使,质问 
理由。 
       (四)日人在苏枪毙兵士交涉。驻苏陆军第二师第五团兵 
士,在虎邱山旅行,被日人射放猎枪,擅将军士胡宗汉击毙。 

… Page 112…

民国演义                                                             ·931· 

当经警察将凶手拘住,解至交涉公署,转送驻苏日领事,由交 
涉员向日交涉。 
       (五)海参崴日军伤害华人交涉。驻海参崴日本军队,与 
俄国新党军队冲突,日军击败俄军,占领海参崴及附近各地。 
我国旅崴侨民,多遭日军伤害,且被拘去十余人。 
      当由驻崴委员李家鏊,向日军长官提出抗议。 
       (六)海拉尔日捷军冲突,伤害华兵交涉。中东铁路附近, 
日本军与捷克军,发生冲突,双方开枪轰击。中国护路军队在 
旁守视,致遭流弹击伤。中国外交部,又不得不与日捷两军, 
抗论曲直。 
       (七)日军占据哈尔滨华军营房交涉。日本突调大队军士 
至哈尔滨,占用中国营房多处,经吉林长官请外交部向驻京日 
使交涉。 
       (八)日本在中东路增兵交涉。日本在中东路线一带,增 
兵运械,自由行动。中国外交部因向驻京日使提出抗议,要求 
从速撤退。 
       (九)日军侵犯中东路权交涉。日本军队,屡在中东铁路 
旁,侵占中国军站营房,及扣留车辆等事。政府迭接东三省报 
告,特由外交部向驻京日使提出抗议。 
       (十)日人在山东内地设置电杆交涉。日人近在山东高密、 
古城一带,擅自设置电杆。山东交涉员,即向驻济日本领事抗 
议,日领并不答复。因由山东省长,电请外交部向日使交涉。 
      如上所述,统是民国九年五月以前情事,中国虽屡与交涉, 
往往没甚效果。惟苏州枪毙胡宗汉一案,凶犯叫做角间孝二, 
日本驻苏领事,也不能硬为辩护,乃正式道歉,且令凶犯赔偿 
恤费,便算了事。胡宗汉总是枉死。至若日、捷军伤害华兵, 
当经英、法军官调停,由日、捷两军,抚恤死伤,并向中国道 

… Page 113…

民国演义                                                              ·932· 

歉,也即销案。惟山东问题,中政府因全国人民反对中、日直 
接交涉,所以迟迟不答。驻京日使又奉本国训令,照会外交部, 
催促从速开议,内容分三项:(一)谓日本驻德代理公使,已 
收到关系胶州各种文件,并送达东京。日本继承德人在山东权 
利,依照和约,有三强国批准,即生效力,现五国中已有四强 
国批准。只有美国尚未批准。故从前德人在山东权利,当然由 
 日本继承,毫无疑义。(二)日本政府本善意与友谊,要求中 
政府与日本直接交涉,解决山东问题,图谋双方利益。不意日 
政府种种好意,不但中国人不肯原谅,反发生种种排日举动, 
 日政府不得不切实声明,如中国依然抱持延宕政策,日本即视 
此种行为,为默认日本的要求。(三)因上述两种理由,故日 
政府请中国政府,速将方针决定,并定期与日本讨论,解决山 
东问题,不容再延。看官!你道这样的照会,是严刻不严刻么? 
外交部接着,就使陆子欣徵祥字子欣 。有专对才,也觉得瞠 
 目结舌,无从应付;当下与国务总理靳云鹏等,共同商议。靳 
云鹏取出一篇电文,交与大众审视,但见纸上写着,系是湖北 
督军王占元领衔,联名共四十八人。电文略云: 
      山东问题,自接收日本通牒以来,叠经各界人士,集合研 
究,佥以拒绝直接交涉,提交国际联盟,为唯一之办法。讵道 
路传闻,有与希望相反之趋向。占元等庐墓所在,痛切剥肤, 
父老责言,似难缄默,敢进危言,幸垂听焉!外交重要,关系 
国本,详慎考虑,谁曰不宜?顾询谋既已佥同,方针依然未定, 
逆料钧座左右,必有谓直接交涉,不至有害,提交联盟,未必 
有利,持此说以熒惑聪听者,此非毫无知识,便是别有肺肠。 
一言丧邦,莫此为甚!大抵强国与弱国交涉,利在单独,不利 
于共同,利在秘密,不利于公开,至弱国外交,则适得其反。 
      试问二十年来,我国利权,断送于密约者几何?此次彼以 

… Page 114…

民国演义                                                              ·933· 

甘言诱我,非爱我也。果诚意亲善,则宜先将完全主权,径行 
交还,并即时撤退军警,以示退让,不必斤斤焉为条件磋商矣。 
故直接交涉,结果必与吾无利,可以断言。倘虑提交联盟,未 
必可恃,在欧会签字和约之时,或者尚属疑问,今则德约保留 
山东之款,已由美参议员通过,且英、法各国,对于保留案, 
亦表赞同。专欲难成,得道多助,利害明了,无待蓍龟。与其 
为条约之赠与,宁使为强力所占有。与其菁华尽弃,留空壳之 
地图,毋宁死力抗争,作国际之悬案。否则引狼入室,为虎作 
伥,群情愤激,铤而走险,祸变之来,将有不忍言者。心所谓 
危,不敢不告,伏祈俯鉴民意,断而行之,山东幸甚!国家幸 
甚! 
      大众看罢,暗想湖北督军王占元,平时本无甚表白,此次 
却独来领衔,居然有慷慨激昂的情势,倒也有些奇怪。其实这 
篇电文,王占元不过被动,那主动力却是第三师师长吴佩孚。 
平湘一役,吴氏已露头角,此次又重现锋芒。吴本山东蓬莱县 
人,幼丧父母,门祚衰微,单靠着兄嫂抚养,始得成人。及入 
塾读书,学为时艺,颇有成效。出应童子试,一战获售,即入 
黌宫。后来三试秋闱,偏皆落第,遂发愤改途,投入保定武备 
学堂,舍文习武。天下无难事,总教有心人,学满毕业,成绩 
最优,一介书生,忽变为干城上选。当时校中有一教员,便是 
后来的靳总理,夙垂青眼,特为吹嘘,荐诸江北提督王士珍麾 
下。士珍因情谊难却,权置幕右,命司传宣。既而士珍丁艰去 
任,佩孚随与俱北,辗转为第三师营弁,师长非别,就是曹锟。 
锟实非将才,得吴佩孚为属校,遇事与商,皆为锟智所未及, 
因此渐加倚重,由营长荐擢旅长。至曹锟统兵援湘,已密保佩 
孚署第三师长,任前敌总司令。岳州长沙,依次克复,应推佩 
孚为首功。锟既北返,受四省经略使职衔,留佩孚驻守湘南, 

… Page 115…

民国演义                                                              ·934· 

于是佩孚权力所及,不止第三师全部,就是曹锟所有旧僚属, 
也悉听佩孚指挥。佩孚知恩感恩,愿为曹氏尽力。但曹系直派, 
与段派貌合神离,并见前文。佩孚向曹尽忠,当然反对段派。 
湘督张敬尧,为段氏心腹,竭力主战,独佩孚驻防以后,隐承 
直派意旨,舍战主和。两人宗旨,既已不同,更兼长沙收复, 
功由吴氏,张敬尧后来居上,竟将湘督一席,安然据去,佩孚 
心实不甘。嗣经段祺瑞意图笼络,表荐佩孚为孚威将军,促赴 
前敌,佩孚得了一个虚名头衔,有何用处?越恨段氏使诈,反 
对益甚。青岛交涉,段派或主张让步,为亲日计,佩孚既感念 
薰莸,复系情桑梓,所以一意抗日,特联结同乡军吏四五十人, 
同声劝阻。靳吴谊关师弟,平时信件,尝相往还,佩孚对内主 
和平,对外主强硬,已是说不一说,时有所陈,靳氏岂无感动? 
怎好专顾那亲日派,与日人直接交涉 ,坐将那青岛让去 ?故 
对着日使公文,初主延宕,至此延无可延,宕无可宕,不得不 
将王占元等一篇大文,取示大众,表明微旨。大众原多数拒日, 
便以为今日要着,莫如复绝,就使有几个亲日派在旁,也只好 
随声附和罢了。乃拟定复文,约略如下: 
      关于解决交还青岛及其山东善后问题一事,准四月二十六 
 日照开等因。查此事前一月准贵公使面交节略,所述贵国因条 
约实施之结果,拟为交还青岛及胶济沿线之准备各节,本国政 
府,均已了解。无如中国对于胶济问题,在巴黎大会之主张, 
未能贯彻,因之对德和约,并未签字,自未便依据德约,径与 
贵国开议。且全国人民,对于本问题态度之激昂,尤为贵公使 
所熟悉。本国政府基于以上原因,为顾全中日邦交起见,自不 
容率尔答复。 
      至续准送交改正节略释文,获见贵国政府愿将胶济沿线军 
队之撤退,本国政府与该地方官,筹商办法,从事编制警卫队 

… Page 116…

民国演义                                                               ·935· 

以任保护全路之责。又准照开前因,当经本部长将上述本国政 
府不能遽行与贵国开议各情形,面达在案。惟根据目前事实上 
之情状,对德战争之状态,早经终止,所有贵国在胶济环界内 
外军事设施,自无继续保持之必要。而胶济沿路之保卫,从速 
恢复欧战以前之状态,实为本国政府及人民所最欣盼,自当于 
最短之期间,为相当之组织,以接贵国沿路军队维持沿路之安 
宁。此节与解决交还青岛问题,纯为两事,想贵国政府必不执 
定曾否开议,借以迟延其实行之期,致益滋本国人民及世界观 
听之误会也。贵国政府果愿将战时一切军事上之设施,从事收 
束,以为恢复和平之表示,本国政府自当训令地方官,随时随 
事,与贵国领事官等接洽办理 ,相应奉复,即希查照为荷 ! 
      看这复文,便知靳氏是采纳吴言,有此决心;还有统一南 
北政策,主张和平解决,也是依从吴议。曾先有通电促和,由 
小子补录如下: 
      近迭据各方来电,促进和平,具见爱国之诚。一年以来, 
中央以时局危迫,谋和至切,开诚振导,几于瘏口哓音,乃以 
西南意见殊歧,致未克及时解决,不幸而彼方变乱相寻,且有 
同室操戈之举,缺斨破斧,适促沦胥,蒿目艰虞,能无心痛! 
中央对于西南,则以其同隶中华,谊关袍泽,深冀启其觉悟, 
共进祥和,但本素诚,绝无成见。而对于各方,尤愿鉴彼纠纷 
之失,力促统一之成,戮力同心,共图匡济。诚以国家利害之 
切,人民休戚所关,苟一旦未底和平,则一日处于艰险。而以 
 目前国势而论,外交艰难,计政匮虚,民困既甚,危机四伏, 
尤在迅图解决,不容稍事迂回。中央惓怀大局,但可以利国家 
福人民者,无不黾勉图之。而所以积极擘划,共策进行,仍惟 
群力之是赖。各军民长官,匡时幹国,夙深倚任,所冀共体斯 
情,以时匡翼,庶几平成早睹,国难以纾。功在邦家,实无涯 

… Page 117…

   民国演义                                                           ·936· 

奉谕特达。 
        是时北方总代表王揖唐,寓沪多日,借爱俪园为行辕,名 
   为议和专使,实是未曾开谈。南方总代表唐绍仪,前已向军政 
   府辞职,军政府虽未照准,但南方各分代表,不愿与王揖唐开 
   议,所以唐、王两人,有时或得相晤,不过略有议论,未得公 
   开谈判。徐总统与靳总理,一再促和,哪知和议毫无端倪,王 
   揖唐唯逍遥沪渎,作汗漫游。一夕,在爱俪园中,忽发现炸弹 
   一颗,幸未爆裂,不致伤人。但王揖唐的三魂六魄,几被这一 
   颗炸弹,驱向黄浦滩上去了。小子有诗叹道: 

        无情铁弹竟相遗,犹幸余生尚未糜。 
         为语世人休自昧,本来面目要先知。 

        王揖唐经这一吓,勉强按定了神,摄回魂魄,暗想此事必 
   有人主使,想了一番,不禁私叹道 :“谅想是他,定归是他。 
        究竟推测何人?待小子下回报明。 

        本回举中日各案,依次胪叙,仅半年间,而已积案至十, 
   虽似无关巨要,而无在非恃强凌弱之举。虎邱山及海拉尔两案, 
   伤毙华民,不过以抚恤道歉了事。夫杀人抵命,中外同揆,若 
   仅以抚恤之微资,道歉之虚文,即可置凶手于不问,彼亦何惮 
   而不再为耶?弱国之外交,已可概见。至若山东问题,既已不 
   签字于德约,自不能与日人直接交涉。愚夫犹知,宁待吴氏? 
   但吴氏之联合同乡,推王占元为领衔,合力电阻,不可谓非爱 
   乡爱国之热诚。 
         因事属辞,亦作者之特笔也。 

… Page 118…

民国演义                                                              ·937· 

                           第一百十四回 

             挑滇衅南方分裂 得俄牒北府生疑 

      却说王揖唐遇着炸弹,侥幸不死,自思前至江宁,曾被江 
督李纯,当面揶揄,此次以炸弹相饷,定是李纯主使,遂不加 
考察,即致书李纯,责他有心谋害。李纯本无此事,瞧着来书, 
便怒上加怒,便亲笔作复,出以简词道: 
      公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仆即有恨于公,何至下效无 
赖之暗杀行为,况并无所憾于公乎? 
      这书复寄王揖唐,揖唐阅后,尚未释意,每与宾朋谈及, 
谓李秀山不怀好意,秀山即李纯字,见前。从此更与李纯有嫌。 
但前次朱使南下,李纯本极力帮忙,恨不见效,此次揖唐代任, 
派系本与李纯不同。况揖唐品格,不满人意,所以李纯原袖手 
旁观,坐听成败。揖唐孤立无助,又不见南方与议,叫他一个 
 “和”字,从何说起?只好逐日蹉跎,因循过去。 
      沪上有犹太人哈同,素号多财,建筑一大花园,为消遣地。 
揖唐在沪无事,便去结纳哈同,做了一个新相知,镇日里在哈 
同花园宴饮流连。或谓揖唐到沪,挈一爱女,自与哈同为友, 
便嘱爱女拜哈同为义父,事果属实,揖唐行状,更不问可知了。 
意在言外。 
      惟西南各省亦各分派别,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