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229章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229章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门。
  40。 梵志梵摩告彼众曰:“诸贤(120) !各各复坐!我欲直往见沙门瞿昙。’于是,梵摩往诣
      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
      梵摩婆罗门告诉大众:“各位贤者!大家请就座!我要直接去拜见佛陀。’于是,梵
      摩婆罗门便走到佛陀面前,顶礼佛足,坐在一旁。
  41。 尔时,梵摩不坏二根,眼根及耳根。梵志梵摩坐已,谛观佛身三十二。彼见三十
      相,于二相有疑,阴马藏及广长舌。梵志梵摩即时以偈问世尊曰:
      “如我昔曾所闻,三十二大人相,于中求不见二,尊沙门瞿昙身。
      为有阴马藏不?一切人尊深密,云何为人最尊?不现视微妙舌(1504),
      若尊有广长舌,唯愿令我得见,今实有疑惑心,愿调御决我疑。”
      梵摩婆罗门的眼睛与耳朵依然正常,没有因为年迈而退化。梵摩婆罗门就坐之后,
      便观察佛陀身上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但是,他在佛陀的身上只有看到三十相,没有
      看到阴马藏相及广长舌相,心中便生起疑惑。他便以如下之偈颂问佛陀:
      “过去我曾经听说过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可是在佛陀的身上,我没有看到
      其中的二种相。
      身为最上尊的佛陀,是否有阴马藏相呢?〔我是否应该〕以阴性的字来称呼
      〔舌头〕?还是〔应该〕以阳性的字来称呼舌头?
      如果佛陀有广长舌相,请佛陀让我得见,因为我的心中已经生起疑惑,请佛
      陀解除我的疑惑。”
  42。 世尊作是念:此梵志梵摩求我身三十二相,彼见三十,于二有疑,阴马藏及广长舌
      ,我今宁可除彼疑惑。世尊知已,作如其像如意足,作如其像如意足已,梵志梵摩
      见世尊身阴马藏及广长舌。于中广长舌者,舌从口出,尽覆其面。世尊止如意足已
      ,为梵志梵摩说此颂曰:
      “谓汝昔曾所闻,三十二大人相,彼一切在我身,满具足最上正。
      调御断于我疑,梵志发微妙信,至难得见闻,最上正尽觉。
      出世为极难,最上正尽觉,梵志我正觉,无上正法王。”
      佛陀心里想:“梵摩婆罗门观察我身上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但是,他在我的身上只有
      看到三十相,没有看到阴马藏相及广长舌相,心中已经生起疑惑,我来断除他的疑

五三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五四 梵志品第十二(161)梵摩经第二十

      惑吧!”佛陀知道了他的疑惑之后,便施展伟大的神通,欲使梵摩婆罗门看到阴马
      藏相及广长舌相。佛陀施展伟大的神通之后,梵摩婆罗门便看到佛陀的阴马藏,然
      后佛陀伸出舌头,来回地摩触二边的耳孔及二边的鼻孔,以舌头覆盖整个额面。然
      后佛陀停止神通,为梵摩婆罗门说以下之偈颂:
      “过去你曾经听说过的三十二种大人相,在我的身上,都圆满具足。
      我已经施展伟大的神通,让你看到无上正觉者佛陀的三十二相,这是极为难
      得的,你不应该再有疑惑,应该生起信心。
      要得遇无上正觉者佛陀,这是极为难得的,婆罗门!我已经成就无上的正觉
      ,是无上的正法王。”
  43。 梵志梵摩闻已,而作是念:此沙门瞿昙成就三十二大人之相。谓成就大人相者,必
      有二处真谛不虚。若在家者,必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天下,如法
      法王成就七宝。彼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
      是谓为七。千子具足,颜貌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彼必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
      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隐。若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
      道者,必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名称流布,周闻十方。
      梵摩婆罗门听了之后,心里想:“佛陀具足这三十二种大人相。具足大人的三十二种
      大人相之大人只有二种经历,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如果他过着在家的生活,必定成
      为转轮王,具足聪明智慧,及四种军队,即骑象部队、骑马部队、乘车部队、步兵
      部队,能够非常容易地统领天下,并且是一位如法者、法王、四方的统治者、征服
      者、人民财物的守护者、具足七宝者。所谓的七宝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
      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此外,他还拥有一千位的儿子,个个面貌端正,勇猛无畏
      ,能降伏敌军。他不是用武器或惩罚,而是用法治的方式,便可以统领整个大地直
      到海边,使人民得到安乐。如果他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正当地从俗家离开,成为
      无家者,过着游行的修行生活,必定成为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名声远播,周
      遍十方。”
  44。 于是,世尊而作是念:此梵志梵摩长夜无谀谄,、无欺诳,所欲所问者,一切欲知,
      非为触娆,彼亦如是,我宁可说彼甚深阿毗昙(357)。世尊知已,为梵志梵摩即说颂曰:
      “现世乐法故,饶益为后世,梵志汝问事,随本意所思,

五五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五六 梵志品第十二(161)梵摩经第二十

      彼彼诸问事,,我为汝断疑。”
      此时,佛陀心里想:“长期以来,梵摩婆罗门都没有阿谀谄媚,不会欺骗不实,正直
      而真实。如果他提出问题,也是为了知道法义,不是来扰乱我,所以对于他提出的
      问题,我要详细地告诉他。”佛陀心里如此想过之后,便对梵摩婆罗门说以下之偈
      颂:
          “为了现世的利益,也为了后世的利益,梵摩婆罗门!你可以提出你心中的问
            题,我会一一为你回答,解决你的疑惑。”
  45。 世尊已许问,梵志梵摩故,便问世尊事,随本意所思:
          “云何为梵志?三达(501)有何义?以何说无着?何等正尽觉(1505)?”
      我要向佛陀请教法义,佛陀已经答应接受发问,现在我梵摩婆罗门要向佛陀提出问
      题:
          “如何才能成为婆罗门?如何才能具足三明?如何才能成为何罗汉?如何才能
            成为正等正觉者?”
  46。 尔时,世尊以颂答曰:
          “灭恶不善法,立住择梵行,修习梵志⊕行,以此为梵志。
            明达于过去,见乐及恶道,得无明尽说,知是立牟尼。
            善知清净心,尽脱淫怒痴(45),成就于三明,以此为三达。
            远离不善法,正住第一义,第一世所敬,以此为无着。
            饶益天及人,与眼灭坏诤,普知现视尽,以此正尽觉。”
      于是,佛陀说以下之偈颂;
          “断除邪恶不善之法,选择梵行为生活之道,修习古婆罗门法,如此才能成为婆
            罗门。
            明达过去世的种种善恶行为,彻底断尽无明,如此才能成为寂静的贤者。
            内心清净,彻底断尽贪欲、瞋恨、愚痴,如此才能具足三明,宿命明、天眼
            明、漏尽明。
            远离邪恶不善之法,安住于究竟的法义,具足世间最上的成就,如此才能成
            为阿罗汉。
            利益一切天、人大众,具足智慧之眼,灭除一切的诤论,现知一切法,如此

五七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五八 梵志品第十二(161)梵摩经第二十

            才能成为正等正觉者。”
  47。 于是,梵摩即从座起,欲稽首佛足。彼时大众同时俱发高大音声∶ “沙门瞿昙甚奇
      !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所以者何?此弥萨罗国所
      有梵志、居士者,梵志梵摩于彼最第一,谓出生故,梵志梵摩为父母所举,受生清
      净,乃至七世父母不绝种族,生生无恶,彼为沙门瞿昙极下意尊敬作礼,供养奉事
      。沙门瞿昙甚奇!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所以者何
      ?此弥萨罗国所有梵志、居士者,梵志梵摩于彼最第一,谓学书故,梵志梵摩博闻
      总持,诵过四典经,深达因、缘、正、文、戏五句说,彼为沙门瞿昙极下意尊敬作
      礼,供养奉事。沙门瞿昙甚奇!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
      神。所以者何?此弥萨罗国所有梵志、居士者,梵志梵摩于彼最第一,谓财物故,
      梵志梵摩极大富乐,资财无量,畜牧产业不可称计,封户食邑种种具足丰饶,弥萨
      罗乃至水草木,谓王摩竭陀未生怨鞞陀提子特与梵封,彼为沙门瞿昙极下意尊敬作
      礼,供养奉事。沙门瞿昙甚奇!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
      神。所以者何?此弥萨罗国所有梵志、居士者,梵志梵摩于彼最第一,谓寿命故。
      梵志梵摩极大长老,寿命具足,年百二十六,彼为沙门瞿昙极下意尊敬作礼,供养
      奉事。”
      于是,梵摩婆罗门从座起身,准备顶礼佛足,此时,大众发出高大声音:“佛陀极为
      奇特,他必定具足伟大的神通力、德行、福报。为什么呢?因为在弥萨罗城的所有
      婆罗门、居士之中,梵摩婆罗门的出生是最优越的,他是从父母两方善生者,上至
      第七代的血统都是清净的,出身没有混杂或缺点,可是他却对佛陀恭敬礼拜,供养
      奉事。佛陀极为奇特,他必定具足伟大的神通力、德行、福报。为什么呢?因为在
      弥萨罗城的所有婆罗门、居士之中,梵摩婆罗门的学问是最广博的,他是三吠陀的
      好学者及持诵者,精通语汇、仪规、音韵论、语源论及第五项历史的诗句家与文法
      家,可是他却对佛陀恭敬礼拜,供养奉事。佛陀极为奇特,他必定具足伟大的神通
      力、德行、福报。为什么呢?因为在弥萨罗城的所有婆罗门、居士之中,梵摩婆罗
      门的财富是最多的,他拥有无数的财宝,还有不可计数的牲畜、事业,并且有许多
      的封地,这些都是摩竭陀王阿阇世韦提希子赐给他的,可是他却对佛陀恭敬礼拜,
      供养奉事。佛陀极为奇特,他必定具足伟大的神通力、德行、福报。为什么呢?因

五九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六○ 梵志品第十二(161)梵摩经第二十

      为在弥萨罗城的所有婆罗门、居士之中,梵摩婆罗门的寿命是最长的,他的年龄最
      大,高达一百二十六岁,可是他却对佛陀恭敬礼拜,供养奉事。”
  48。 是时,世尊以他心智(483)知彼大众心之所念,世尊知已,告梵志梵摩∶ “止!止!梵志
      !但心喜足,可还复坐,为汝说法。”
      佛陀以他心通知道大众心里的想法,便说:“够了!够了!梵摩婆罗门!你的心意我
      了解,你坐下来,我再为你说法。”
  49。 梵志梵摩稽首佛足,却坐一面。世尊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
      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如诸佛法,先说端⊕正法(385),闻者欢悦,谓说施、
      说戒、说生天法,毁呰欲为灾患,生死为秽,称叹无欲为妙,道品白净(386)。为说是已
      ,佛知彼有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升上心、一向心、无疑心、无盖心(387)
      ,有能有力,受佛正法,谓如诸佛所说正要(388) ,世尊具为彼说苦、⊕集、灭、道(42)。梵
      志梵摩即于座上见四圣谛,苦、集、灭、道。犹如白素,易染为色,如是梵摩即于
      座上见四圣谛,苦、集、灭、道。
      梵摩婆罗门顶礼佛足后,坐在一旁。佛陀为他说法,鼓励他,使他心生欢喜。佛陀
      以各种方法为他说法,鼓励他,使他心生欢喜之后,如同其他诸佛,佛陀先为他说
      渐次法,让他心生欢喜,即说明布施、持戒、生天的相关事情,爱欲的危险、愚行
      、污秽,远离爱欲可带来的益处。佛陀为他说渐次法之后,知道他的内心已经做好
      准备,柔软、没有障碍、欢喜、虔诚,已经有能力可以接受究竟之法,即诸佛所赞
      叹的法说,于是,佛陀就为他说四圣谛,苦、苦的起因、苦的寂灭、灭苦的方法。
      在当下的座位上,他就见到四圣谛,苦、苦的起因、苦的寂灭、灭苦的方法。譬如
      清净的白布容易染色,同理,梵摩婆罗门也是一样,在当下的座位上,他就见到四
      圣谛,苦、苦的起因、苦的寂灭、灭苦的方法。
  50。 于是,梵摩见法、得法,觉白净法,断疑度惑,更无余尊,不复由他,无有犹豫,
      已住果证,于世尊法得无所畏,即从座起,稽首佛足:“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
      比丘众(84),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176) !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梵摩婆罗门已经亲自体证佛陀所说的法,断除一切的疑惑,不会再接受其他的宗教
      导师及其说法,不再有犹豫,证得初果,对于佛陀的教法有坚定的信心,没有丝毫
      的疑惑犹豫,他从座起身,顶礼佛足,告诉佛陀:“佛陀!请接受我成为你的在家弟

六一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六二 梵志品第十二(161)梵摩经第二十

      子,从现在闲始一直到生命结束,都能够以佛陀、佛陀的教法、比丘僧团做为我归
      依的对象。”
  51。 时,梵志梵摩⊕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唯愿明日垂顾受请,及比丘众!”世尊为
      梵志梵摩故,默然而受。
      于是,梵摩婆罗门从座起身,偏袒右肩,合掌告诉佛陀:r 请佛陀与比丘众明天接
      受我的饮食供养!”佛陀默然地接受梵摩婆罗门的邀请。
  52。 梵志梵摩知世尊默然受已,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还归其家,即于其夜施设肴馔
      极妙上味种种丰饶食啖含消(394)。施设已讫,平旦敷床,至时唱曰:“世尊!饭食已办
      ,唯圣知时。”
      梵摩婆罗门知道佛陀已经默然地答应了他的邀请,便从座起身,顶礼之后,右绕三
      圈离去。回到家中,过夜后准备各种极妙的硬食、软食、米饭、汤汁、佐料。天亮
      后准备好座位,便前往佛陀的住处,告诉佛陀:“佛陀!时间已经到了,食物已经
      准备好了。”
  53。 于是,世尊过夜平旦,着衣持钵,比丘翼从,世尊在前,往诣梵志梵摩家,于比丘
      众前敷座而坐。梵志梵摩知世尊及比丘众众坐已定,自行澡水,以上味肴馔种种丰
      饶食啖含消,自手斟酌,令极饱满。食讫收器,行澡水竟,取一小床,坐受咒愿。
      于是,佛陀在夜过天亮后,着衣持钵,与比丘众一起前往梵摩婆罗门的住处,到了
      之后,坐在已铺设的座位上。梵摩婆罗门看见佛陀与比丘众都已经就坐,便亲自准
      备洗手的水,亲手为佛陀与比丘众奉上各种极妙的硬食、软食、米饭、汤汁、佐料
      ,直到佛陀与比丘众饱满为止。饮食过后,又亲自准备洗手的水给佛陀与比丘众洗
      手,之后便坐在一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