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213章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213章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钝或犹豫吗?”
  67。 鹦鹉摩纳答世尊曰∶“不也,瞿昙!”
      鹦鹉摩纳都题子回答说:“不会的,佛陀!”
  68。 世尊告曰:“摩纳!彼人往返于那罗歌逻村,问道路事,乃可得住而不能答,若问如
      来、无所著、等正觉(109)梵道迹者,终不暂住而不能答。”
      佛陀说:“鹦鹉摩纳都题子!他往返那罗歌逻村之后,你再问他往返那罗歌逻村的路
      ,他有可能会迟钝或犹豫,但是如果你问佛陀成为梵天众的方法,佛陀绝对不会迟
      钝或犹豫。”
  69。 鹦鹉摩纳白世尊曰:“沙门瞿昙,无着天祠,此事具足,谓问梵道迹能速答故(1399)。世
      尊!我已知。善逝!我已解。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84),唯愿世尊受我为
      优婆塞(176)!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鹦鹉摩纳都题子说:“是的,佛陀清楚地了知成为梵天众的方法,能够毫不迟钝或犹
      豫地回答。佛陀!我已经知道了。佛陀!我已经了解了。佛陀!请接受我成为你的
      在家弟子,从现在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都能够以佛陀、佛陀的教法、比丘僧团做

五○七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五○八 梵志品第十二(152)鹦鹉经第十一

      为我归依的对象。”
  70。 佛说如是,鹦鹉摩纳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鹦鹉摩纳都题子对于佛陀所说,很欢喜地接受。

      (一五三)中阿含梵志品须闲提经第十二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楼瘦(137),在婆罗婆(1400)第一静室(1401),坐于草座。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拘楼国婆罗婆婆罗门之圣火堂中的草座
      。
   2。 尔时,世尊过夜平旦,着衣持钵,入剑摩瑟昙(138)次第乞食,食讫中后,还举衣钵,澡
      洗手足,以尼师檀(50)着于肩上,往诣一林,至昼行处(121)。尔时,世尊入于彼林,至一
      树下,敷尼师檀,结⊕跏趺坐(51)。
      有一次,佛陀在夜过天亮后,着衣持钵进入剑磨瑟昙镇乞食。佛陀乞食后,过了中
      午,收摄衣钵,清洗手足,将垫布置于肩上,为了日中的休息而前往树林。佛陀到
      达树林后,在一棵树下铺上垫布,盘腿而坐。
   3。 于是,须闲提(1462)异学师中后彷徉(167); 往诣婆罗婆第一静室。须闲提异学遥见婆罗婆第一
      静室有布草座一胁卧处,似师子卧,似沙门(9)卧,似梵行卧。须闲提异学见已,问曰
      :“婆罗婆第一静室,谁有此草座一胁卧处,似师子卧,似沙门卧,似梵行卧?”

五○九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五一○ 梵志品第十二(153)须闲提经第十二

      有一次,须闲提游行者在午餐过后前往婆罗婆婆罗门的圣火堂。须闲提游行者从远
      处就看见婆罗婆婆罗门的圣火堂中有一个可以令人卧睡的草座,像是狮子的卧睡处
      ,也像是修行人、婆罗门的卧睡处。须闲提游行者看见了草座之后,便问:“婆罗婆
      婆罗门!在你的圣火堂中,有一个可以令人卧睡的草座,像是狮子的卧睡处,也像
      是修行人、婆罗门的卧睡处,是谁在此卧睡呢?”
   4。 婆罗婆梵志答曰:“须闲提!有沙门瞿昙(122)释种子,舍释宗族,剃除须发,着袈裟衣
      ,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觉无上正尽觉,彼第一静室有此草座一胁卧处,似师子卧
      ,似沙门卧,似梵行卧。”
      婆罗婆婆罗门回答说:“须闲提!有一位释迦族的太子舍弃释迦族,剃除须发,身着
      袈裟,正当地从俗家离开,成为无家者,过着游行的修行生活,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成为佛陀,这个可以令人卧睡的草座,像是狮子的卧睡处,也像是修行人、婆罗
      门的卧睡处,就是他在此卧睡的。”
   5。 须闲提异学语曰:“婆罗婆!我今不可见见,不可闻闻(1403),谓我见沙门瞿昙卧处。所
      以者何?彼沙门瞿昙败坏地(1404),败坏地者,无可用也。”
      须闲提游行者便说:“婆罗婆!我们的确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即佛陀卧睡的草座。
      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是破坏增长者,破坏增长的人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6。 婆罗婆语曰∶ “须闲提!汝不应以此事骂彼沙门瞿昙。所以者何?彼沙门瞿昙多有
      慧,刹利慧、梵志慧、居士慧、沙门慧,若说慧者皆得圣智(1405)。须闲提!我欲以此义
      向彼沙门瞿昙说,为可尔不?”
      婆罗婆说:“须闲提!你不应该如此辱骂佛陀。为什么呢?因为有许多博闻的王族武
      世、婆罗门、居士、修行人,对佛陀有净信,而被导入善法真理中。须闲提!我要
      把这件事告诉佛陀,你同意吗?”
   7。 须闲提语曰:“婆罗婆!若欲说者,则随汝意,我无所违。婆罗婆!若见沙门瞿昙
      者,我亦说此义。所以者何?彼沙门瞿昙败坏地,败坏地者,无可用也。”
      须闲提游行者回答说:“婆罗婆!你要说就说吧,我没有意见。婆罗婆!如果我见到
      了佛陀,我也还是会这样说:佛陀是破坏增长者,破坏增长的人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
   8。 尔时,世尊在昼行处,以净天耳出过于人,闻婆罗婆梵志与须闲提异学共论此事。

五一一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五一二 梵志品第卜二(153)须闲提经第十二

      世尊闻已,则于晡时(79)从燕坐(80)起,往诣婆罗婆梵志第一静室,于草座上敷尼师檀,
      结跏趺坐。婆罗婆梵志遥见世尊在树林间,端⊕正姝好,犹星中月,光耀炜晔(280),晃
      若金山,相好具足,威神巍巍,诸根寂定,无有蔽碍,成就调御,息心静默。见已
      ,进前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
      当时佛陀正在安静处禅坐思惟,以清净超越一般人的天耳,听到婆罗婆婆罗门与须
      闲提游行者,正在讨论的事。佛陀听到了之后,在午后接近黄昏时,从禅坐中起来
      ,前往婆罗婆婆罗门的圣火堂,在草座上铺上垫布,盘腿而坐。婆罗婆婆罗门从远
      处看见佛陀坐在草座上,端正美好,如众星之中的明月,光明照耀,犹如金山之明
      亮,相貌庄严,有大威神,六根寂静,不受干扰,内心调伏,平静默然。婆罗婆婆
      罗门便来到佛陀的前面,问讯作礼之后,坐在一旁。
   9。 世尊问曰:“婆罗婆!与须闲提异学共论此草⊕座处耶?”
      佛陀便问:“婆罗婆!你与须闲提游行者在谈论这个草座吗?”
  10。 婆罗婆梵志答世尊曰:“如是,瞿昙!我亦欲以此事向沙门瞿昙说,然沙门瞿昙○我
      未说已自知。所以者何?以如来、无所著、等正觉。”
      婆罗婆婆罗门回答说:“是的,佛陀!我正要告诉佛陀这件事,可是我尚未开口,佛
      陀就已经知道了。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是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
  11。 世尊与婆罗婆梵志共论此事,须闲提异学于后彷徉,往诣婆罗婆第一静室。
      当佛陀正在与婆罗婆婆罗门谈论此事时,须闲提游行者也来到婆罗婆婆罗门的圣火
      堂。
  12。 世尊遥见须闲提异学来己,而作是说:“须闲提!不调御眼根,不密守护而不修者
      ,必受苦报。彼于沙门瞿昙善自调御,善密守护而善修者,必得乐报(1406)。须闲提!汝
      因此故,说沙门瞿昙败坏地,败坏地者,无可用耶?”
      佛陀看见须闲提游行者从远处走来,便说:“须闲提!于色生起欢喜、于色生起快乐
      、于色生起喜悦的眼睛,被如来调御、守护、保护、防护,而且如来又为了防护眼
      睛而说法。须闲提!你是否因此而说:佛陀是破坏增长者,破坏增长的人是没有任
      何用处的。”
  13。 须闲提异学答世尊曰:“如是,瞿昙!”
      须闲提游行者回答说:“是的,佛陀!”

五一三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五一四 梵志品第十二(153)须闲提经第十二

  14。 “须闲提!如是耳、鼻、舌、身根,不调御意根,不密守护而不修者,必受苦报。
      彼于沙门瞿昙善自调御,善密守护而善修者,必得乐报。须闲提!汝因此故,说沙
      门瞿昙败坏地,败坏地者,无可用耶?”
      “须闲提!于声、香、味、触、法生起欢喜、于声、香、味、触、法生起快乐、于
      声、香、味、触、法生起喜悦的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念,被如来调御、守
      护、保护、防护,而且如来又为了防护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念而说法。须
      闲提!你是否因此而说:佛陀是破坏增长者,破坏增长的人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15。 须闲提异学答世尊曰:“如是,瞿昙!”
      须闲提游行者回答说:“是的,佛陀!”
  16。 世尊问曰:“须闲提!于意云何?若人本未出家学道,彼眼知色(401),爱念意乐,可欲
      相应。彼于后时,舍眼知色,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彼眼知
      色⊕集、灭、味、患、出要见如真,内息心游行。彼若见人未离色欲,为色爱所食,
      为色热所热,彼眼知色,爱念意乐,可欲相应,行时见已,不称彼、不乐彼。须闲
      提!于意云何?若有此乐,因爱因色,乐此乐时,薄贱故不称彼,薄贱故不乐彼,
      须闲提!宁可于彼有所说耶?”
      佛陀又问:“须闲提!你认为如何?如果有人尚未出家修行时,当眼睛认知到物质便
      感到可爱、可念、欢喜、带来欲望。可是后来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正当地从俗家
      离开,成为无家者,过着游行的修行生活时,当眼睛认知到物质便不再感到可爱、
      可念、欢喜、带来欲望。他如实地知道色的起因、灭没、贪着、灾患、出离,内心
      寂静而生活。当他看见有人尚未断除对色的欲贪,即眼睛认知到物质便感到可爱、
      可念、欢喜、带来欲望,被色的贪爱束缚、困扰,他不会称赞这个人,不会为他感
      到欢喜。须闲提!你认为如何?如果有人轻视、不称赞、不欢喜,由贪爱色所生起
      之喜乐,须闲提!对于这样的人,你认为他有可议之处吗?”
  17。 答世尊曰:“不也,瞿昙! ”
      须闲提游行者回答说:“没有,佛陀!”
  18。 “须闲提!于意云何?若人本未出家学道,如是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
      ,爱念意乐,可欲相应。彼于后时,舍身知触,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
      无家学道。彼身知触集、灭、味、患、出要见如真,内息心游行。彼若见人未离触

五一五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五一六 梵志品第十二(153)须闲提经第十二

      欲,为触爱所食,为触热所热,彼身知触,爱念意乐,可欲相应,行时见已,不称
      彼、不乐彼。须闲提!于意云何?若有见此乐,因爱因触,乐此乐时,薄贱故不称
      彼,薄贱故不乐彼,须闲提!宁可于彼有所说耶?”
      “须闲提!你认为如何?如果有人尚未出家修行时,当耳朵认知到声音、鼻子认知
      到气味、舌头认知到滋味、身体认知到接触便感到可爱、可念、欢喜、带来欲望。
      可是后来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正当地从俗家离开,成为无家者,过着游行的修行
      生活时,当耳朵认知到声音、鼻子认知到气味、舌头认知到滋味、身体认知到接触
      便不再感到可爱、可念、欢喜、带来欲望。他如实地知道声、香、味、触的起因、
      灭没、贪着、灾患、出离,内心寂静而生活。当他看见有人尚未断除对声、香、味
      、触的欲贪,即耳朵认知到声音、鼻子认知到气味、舌头认知到滋味、身体认知到
      接触便感到可爱、可念、欢喜、带来欲望,被声、香、味、触的贪爱束缚、困扰,
      他不会称赞这个人,不会为他感到欢喜。须闲提!你认为如何?如果有人轻视、不
      称赞、不欢喜,由贪爱声、香、味、触所生起之喜乐,须闲提!对于这样的人,你
      认为他有可议之处吗?”
  19。 答世尊曰:“不也,瞿昙!”
      须闲提游行者回答说:“没有,佛陀!”
  20。 世尊问曰:“须闲提!于意云何?若人本未出家学道,五欲功德(19)爱念意乐,可欲相
      应。彼于后时,舍五欲功德,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彼五欲
      功德集、灭、味、患、出要见如真,内息心游行。彼若见人未离欲,为欲爱所食,
      为欲热所热,五欲功德爱念意乐,可欲相应,行时见己,不称彼、不乐彼。须闲提
      !于意云何!若有此乐,因欲因欲爱,乐此乐时,薄贱故不称彼,薄贱故不乐彼,
      须闲提!宁可于彼有所说耶?”
      佛陀又问:“须闲提!你认为如何?如果有人尚未出家修行时,对于〔由五种感官所
      生起的〕五种欲望感到可爱、可念、欢喜、带来欲望。可是后来剃除须发,身着袈
      裟,正当地从俗家离开,成为无家者,过着游行的修行生活时,对于这五种欲望便
      不再感到可爱、可念、欢喜、带来欲望。他如实地知道这五种欲望的起因、灭没、
      贪着、灾患、出离,内心寂静而生活。当他看见有人尚未断除欲贪,即对于这五种
      欲望感到可爱、可念、欢喜、带来欲望,被贪爱束缚、困扰,他不会称赞这个人,

五一七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五一八 梵志品第十二(153)须闲提经第十二

      不会为他感到欢喜。须闲提!你认为如何?如果有人轻视、不称赞、不欢喜,由贪
      爱所生起之喜乐,须闲提!对于这样的人,你认为他有可议之处吗?”
  21。 答世尊曰:“不也,瞿昙!”
      须闲提游行者回答说:“没有,佛陀!”
  22。 须闲提!我本未出家学道时,得五欲功德,易不难得,爱念意乐,可欲相应。我
      于后时,舍五欲功德,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彼五欲功德集
      、灭、味、患、出要见如真,内息心游行。我见人未离欲,为欲爱所食,为欲热所
      热,五欲功德,爱念意乐,可欲相应,行时见已,我不称彼,我不乐彼。须闲提!
      于意云何?若有此乐,因欲因欲爱,乐此乐时,薄贱故我不称彼,薄贱故我不乐彼
      ,须闲提!宁可于我有所说耶?”
      “须闲提!过去,我尚未出家修行时,要享受会令人感到可爱、可念、欢喜、带来
      欲望之五种欲望是很容易,没有任何困难的。可是我后来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正
      当地从俗家离开,成为无家者,过着游行的修行生活时,对于这五种欲望便不再感
      到可爱、可念、欢喜、带来欲望。我如实地知道这五种欲望的起因、灭没、贪着、
      灾患、出离,内心寂静而生活。当我看见有人尚未断除欲贪,即对于这五种欲望感
      到可爱、可念、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