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179章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179章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没有知足,不会满足,是贪爱的奴隶。”
  99。 尊者赖吒和罗语曰:“大王!世尊知见、如来、无所奢、等正觉为我说此四事。我⊕
      欲忍乐是,我知见闻是,是故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
      尊者赖吒和罗说:“大王!这四种说示法是由有知、有见的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
      者所说。这就是我所接受的,我就是因为这样的知见,学习到这个法,而剃除须发
      ,身着袈裟,正当地从俗家离开,成为无家者,过着游行的修行生活。”
 100。 于是,尊者赖吒和罗说此颂曰:
          “我见世间人,有财痴不施,得财复更求,悭贪积聚物。
            王者得天下,整御随其力,海内无厌足,复求于海外。
            王及诸人民,未离欲命尽,散发妻子哭,呜呼苦难伏。
            衣被而埋藏,或积薪火烧,缘行至后世,烧已无慧念(1183)。
            死后财不随,妻子及奴婢,货富俱共同,思智亦复然。
            智者不怀忧,唯愚抱悒戚,是故智慧胜,逮得正觉道。
            深着于有有,愚痴作恶行(1184),于法非法行,以力强夺他。
            少智习效他,愚多作恶行,趣胎至后世,数数受生死。
            已受出生世,独作众恶事,如贼他所缚,自作恶所害。

一○九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一

一一○ 大品第十一(132)赖吒和罗经第十六

            如是此众生,至到于后世,为己所作业,自作恶所害。
            如果熟自堕,老少亦如斯,欲庄美爱乐,心趣好恶色,
            为欲所缚害,因欲恐怖生,王我见此觉,知是沙门妙。”
      于是,尊者赖吒和罗说以下之偈颂∶ 
          “我看见世间富有的人,因为愚痴而不施舍财物,他们悭贪吝啬,不断求取财
            物,累积财物。
            国王以武力征服天下,却不满足于以大海为界的国土,又随着贪欲,向海外
            扩张。
            世间上的国王与人民尚未离欲便已命终,亲族朋友头发散乱,伤心哭泣,无
            法抑制心中的痛苦。
            亡者或用衣被包裹而埋葬,或用堆积的木柴将之火化,他的子嗣拿走财物,
            而他随业而去。
            人死之后,财物、妻子、奴埤、国土都不会随行,不论是智是愚都是一样。
            有智慧的人不会因此而心怀忧愁,只有愚痴者会抱持忧戚,所以智慧胜过财
            物,藉由智慧可以达到觉悟。
            愚痴者由于造作恶业,所以生生世世达不到〔解脱的〕目的。愚痴者以非法
            的方式,强行夺走他人的财物。
            少智慧的人仿效愚痴者造作恶业,也将投胎再生,不断轮回生死。
            已经再生于世间,又不断造作恶业的人,如同做贼被捉到一样,将因为自己
            的恶行而受苦。
            同理,如此的众生再生至后世,也将因为自己所做过的恶行而受苦。
            譬如果实成熟时会落下,年轻与年老的人身体败坏时也会死亡;欲望、庄严
            、美丽、欢乐等种种事情会扰乱人心,
            我看见被欲望束缚的人,生起恐怖与痛苦,因此我知道修行人的生活是最为
            殊胜的。”
 101。 尊者赖吒和罗所说如是,拘牢婆王闻尊者赖吒和罗所说,欢喜奉行。
      尊者赖吒和罗如是说完之后,拘牢婆王对于尊者赖吒和罗所说,很欢喜地接受。

一一一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一一二 大品第十一(132)赖吒和罗经第十六

      (一三三)中阿含大品优婆离经第十七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那难陀(228),在波婆离捺林(229)。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那难陀镇的波婆离捺林。
   2。 尔时,长苦行尼揵(1185)中后彷徉(167),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于是,世尊问曰:
      “苦行!尼揵亲子(165)施设(81)几行,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1186)?”
      有一次,长苦行尼挞在午养过后,前往佛陀的处所,问讯作礼之后,便坐在一旁。
      于是,佛陀问说:“苦行者!对于恶业的造作与反覆造作,尼挞亲子宣说多少种业?
      ”
   3。 长苦行尼挞答曰:“瞿昙(122)!我尊师尼揵亲子不为我等施设于行,令不行恶业,不作恶
      业;但为我等施设于罚(1187),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
      长苦行尼揵回答说:“佛陀!对于恶业的造作与反覆造作,我的导师尼揵亲子不宣说
      有多少种业,只宣说处罚。”
   4。 世尊又复问曰:“苦行!尼揵亲子施设几罚,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

一一三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一一四      大品第十一(133)优婆离经第十七

      佛陀又问:r 苦行者!对于恶业的造作与反覆造作,尼揵亲子宣说多少种处罚?”
   5。 长苦行尼揵答曰:“瞿昙!我尊师尼揵亲子为我等辈施设三罚,令不行恶业,不作恶
      业。云何为三?身罚、口罚及意罚也。”
      长苦行尼揵回答说:“佛陀!对于恶业的造作与反覆造作,我的导师尼揵亲子宣说三
      种处罚。是哪三种呢?身罚、口罚、意罚。”
   6。 世尊又复问曰:“苦行!云何身罚异、口罚异、意罚异耶?”
      佛陀又问:“苦行者!身罚、口罚、意罚都不一样吗?”
   7。 长苦行尼揵答曰:“瞿昙!我等身罚异、口罚异、意罚异也。”
      长苦行尼揵回答说:“佛陀!身罚、口罚、意罚都不一样。”
   8。 世尊又复问曰:“苦行!此○三罚如是相似(1188),尼揵亲子施设何罚为最重(1189),令不行恶○。
      业,不作恶业?为身罚、口罚?为意罚耶?”
      佛陀又问:“苦行者!在如此差异、如此区别的这三种处罚之中,对于恶业的造作与
      反覆造作,尼揵亲子宣说那一种处罚最应受责难?是身罚、口罚,或意罚?”
   9。 长苦行尼揵答曰:“瞿昙!此三罚如是相似,我尊师尼揵亲子施设身罚为最重,令不
      行恶⊕业,不作恶业。口罚不然,意罚最下,不及身罚极大甚重。”
      长苦行尼揵回答说:“佛陀!在如此差异、如此区别的这三种处罚之中,对于恶业的
      造作与反覆造作,我的导师尼揵亲子宣说身罚最应受责难。口罚与意罚不如身罚那
      样应受责难。”
  10。 世尊又复问曰:“苦行!汝说身罚为最重耶?”
      佛陀又问:“苦行者!你是说身罚最应受责难吗?”
  11。 长苦行尼揵答曰:“瞿昙!身罚最重。”
      长苦行尼揵回答说:“佛陀!身罚最应受责难。”
  12。 世尊复再三问曰:“苦行!汝说身罚为最重耶?”
      佛陀再三地问:“苦行者!你是说身罚最应受责难吗?”
  13。 长苦行尼揵亦再三答曰:“瞿昙!身罚最重。”
      长苦行尼揵也再三地回答说:“佛陀!身罚最应受责难。”
  14。 于是,世尊再三审定长苦行尼揵如此事(1190)已,便默然住。
      如此,佛陀使长苦行尼揵连续三次确定这个论点之后,便沉默不语。

一一五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一一六 大品第十一(133)优婆离经第十七

  15。 长苦行尼揵问曰:“沙门瞿昙施设几罚,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
      长苦行尼揵问说:“对于恶业的造作与反覆造作,佛陀宣说多少种处罚?”
  16。 尔时,世尊答曰:“苦行!我不施设罚,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我但施设业,令不
      行恶业,不作恶业。”
      佛陀回答说:“苦行者!对于恶业的造作与反覆造作,我不宣说有多少种处罚,只宣
      说业。”
  17。 长苦行尼揵问曰:“瞿昙施设几业,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
      长苦行尼揵问说:“对于恶业的造作与反覆造作,佛陀宣说多少种业?”
  18。 世尊又复答曰:“苦行!我施设三业,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云何为三?身业、口
      业及意业也。”
      佛陀回答说:“苦行者!对于恶业的造作与反覆造作,我宣说三种业。是哪三种呢?
      身业、口业、意业。”
  19。 ○ 长苦行尼揵问曰:“瞿昙!身业异、口业异、意业异耶?”
      长苦行尼揵又问:“佛陀!身业、口业、意业都不一样吗?”
  20。 世尊又复答曰:“苦行!我身业异、口业异、意业异也。”
      佛陀回答说:“苦行者!身业、口业、意业都不一样。”
  21。 长苦行尼揵问曰:“瞿昙!此三业如是相似,施设何业为最重,令不行恶业,不作恶
      业?为身业、口业?为意业耶?”
      长苦行尼揵又问:“佛陀!在如此差异、如此区别的这三种业之中,对于恶业的造作
      与反覆造作,你宣说哪一种业最应受责难?是身业、口业,或意业?”
  22。 世尊又复答曰:“苦行!此三业如是相似,我施设意业为最重,令不行恶业,不作恶
      业。身业、口业则不然也。”
      佛陀回答说∶ “苦行者!在如此差异、如此区别的这三种业之中,对于恶业的造作与
      反覆造作,我宣说意业最应受责难。身业与口业不如意业那样应受责难。”
  23。 长苦行尼揵问曰:“瞿昙施设意业为最重耶?”
      长苦行尼揵又问:“佛陀!你是说意业最应受责难吗?”
  24。 世尊又复答曰:“苦行!我施设意业为最重也。”
      佛陀回答说:“苦行者!我说意业最应受责难。”

一一七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一一八 大品第十一(133)优婆离经第十七

  25。 长苦行尼揵复再三问曰:“瞿昙施设意业为最重耶?”
      长苦行尼揵再三地问:“佛陀!你是说意业最应受责难吗?”
  26。 世尊亦再三答曰:“苦行!我施设意业为最重也。”
      佛陀也再三地回答说:“苦行者!我说意业最应受责难。”
  27。 于是,长苦行尼揵再三审定世尊如此事已,即从座起,绕世尊三匝(303)而退还去,往诣
      尼揵亲子所。
      如此,长苦行尼揵使佛陀连续三次确定这个论点之后,便从座起身,右绕三圈后离
      去,前往尼揵亲子的住处。
  28。 尼揵亲子遥见长苦行尼揵来,即⊕便问曰:“苦行!从何处来?”
      尼揵亲子看见长苦行尼揵从远处走来,便问他说:“苦行者!你从哪里来呢?”
  29。 长苦行尼揵答曰:“尊!我从那难陀波婆离捺林沙门瞿昙处来。”
      长苦行尼揵回答说:“导师!我从那难陀镇波婆离捺林佛陀的住处过来。”
  30。 尼揵亲子问曰:“苦行!颇共沙门瞿昙有所论耶?”
      尼揵亲子又问:“苦行者!你有与佛陀论说吗?”
  31。 长苦行尼揵答曰:“共论。”
      长苦行尼揵回答说:“导师!我有与佛陀论说。”
  32。 尼揵亲子告曰:“苦行!若共沙门瞿昙有所论者,尽为我说,我或能知彼之所论。”
      尼揵亲子便说:“苦行者!把你与佛陀论说的内容全部告诉我,让我知道你们论说的
      情形。”
  33。 于是,长苦行尼揵共世尊有所论者尽向彼说,尼揵亲子闻便叹曰:“善哉!苦行!谓
      汝于师行弟子法,所作智辩,聪明决定,安隐无畏,成就调御,逮大辩才,得甘露
      幢(130) ,于甘露界(131)自作证成就游(1191)。所以者何?谓汝向沙门瞿昙施设身罚为最重,令不
      行恶业,不作恶业。口罚不然,意罚最下,不及身罚极大甚重。”
      于是,长苦行尼揵便把他与佛陀共论的事,详细地告诉尼揵亲子,尼揵亲子听了之
      后,称叹长苦行尼揵:“很好!很好!苦行者!长苦行尼揵回答佛陀,就像是完全了
      解导师教法的多闻弟子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你向佛陀宣说:‘对于恶业的造作与反
      覆造作,身罚最应受责难。口罚与意罚不如身罚那样应受责难。’”
  34。 是时,优婆离(1192)居士与五百居士俱集在众中,叉手向尼揵亲子,于是,优婆离居士语

一一九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一二○ 大品第十一(133)优婆离经第十七

      长苦行尼揵曰:“尊已再三审定沙门瞿昙如此事耶?”
      此时,优婆离居士坐在五百位居士众之中,他先向尼揵亲子合掌,再对长苦行尼揵
      说:“尊者是否已经使佛陀连续三次确定他的论点了呢?”
  35。 长苦行尼揵答曰:“居士!我己再三审定沙门瞿昙如此事也。”
      长苦行尼揵回答说:“居士!我已经使佛陀连续三次确定他的论点了。”
  36。 优婆离居士语长苦行尼揵曰:“我亦能至再三审定沙门瞿昙如此事已,随所牵挽(1193)。犹
      如力士执长髦羊,随所牵挽;我亦如是,能至再三审定沙门瞿昙如此事已,随所牵
      挽。犹如力士手执髦裘,抖擞去尘(1194),我亦如是,能至再三审定沙门瞿昙如此事已,
      随所牵挽。犹如沽酒师、沽酒弟子取漉酒囊,着深水中,随意所欲,随所牵挽;我
      亦如是,能至再三审定沙门瞿昙如此事已,随所牵挽。犹龙象(1073)王年满六十,而以憍
      傲摩诃能加(1073),牙足体具,筋力炽盛,力士将去以水洗髀(58)、洗脊、洗胁(198)、洗腹、洗
      牙、洗头及水中戏;我亦如是,能至再三审定沙门瞿昙如此事已,随其所洗。我往
      诣沙门瞿昙所,共彼谈论,降伏已还。”
      优婆离居士告诉长苦行尼揵:“尊者!我要去论破佛陀的这个论点。如果佛陀在我的
      面前确定如同他在长苦行尼揵面前所确定的那样,我将在言论上牵引、遍牵引、来
      回牵引佛陀。譬如大力士捉住长毛羊的毛,可以牵引、遍牵引、来回牵引长毛羊;
      我也是一样,将在言论上牵引、遍牵引、来回牵引佛陀。譬如强壮的酿酒师握住漏
      杓之端,向上摇动、向下摇动、用力摇动;我也是一样,将在言论上牵引、遍牵引
      、来回牵引佛陀。譬如酿酒师及其弟子,把大的漏杓丢入深水池中,可以随意向上
      摇动、向下摇动、用力摇动;我也是一样,将在言论上牵引、遍牵引、来回牵引佛
      陀。譬如大雄象王,年满六十,力大心傲,牙足体健,大力士能将它带去洗臀部、
      背脊、胸旁有肋骨的部分、腹部、牙齿、头部,以及在水中泡水;我也是一样,将
      在言论上牵引、遍牵引、来回牵引佛陀。我要去佛陀的住处,与他共论,打败他之
      后再回来。”
  37。 尼揵亲子语优婆离居士曰:“我亦可伏沙门瞿昙,汝亦可也,长苦行尼揵亦可也。”
      尼揵亲子告诉优婆离居士:“我可以打败佛陀,你也可以,长苦行尼揵也可以。”
  38。 于是,长苦行尼揵白尼揵亲子曰:“我不欲令优婆离居士往诣沙门瞿昙所。所以者何
      ?沙门瞿昙知幻化咒,能咒化作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176),恐优婆离

一二一 中阿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