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159章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159章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诸贤!共往诣尊者大迦旃延所,请说此义。若尊者大迦旃
      延为分别者,我等当善受持。
      比丘众心里又想:“尊者大迦旃延常常得到佛陀及一切有智慧之梵行者的称赞,专
      者大迦旃延应该能够为我们详细解说刚才佛陀简略叙述的法义。各位贤者!我们一
      起前往尊者大迦旃延的住处,请他为我们解说法义。如果尊者大迦旃延为我们解说
      法义,我们应当好好地受持奉行。”
  13。 于是,诸比丘往诣尊者大迦旃延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尊者大迦旃
      延!当知世尊略说此义,不广分别,即从座起,入室燕坐。比丘!若人所因念,出
      家学道,思想修习,及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着、不住,是说苦
      边。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
      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我丢便作是念:诸贤!谁能广分别世尊
      向所略说义?我等复作是念:尊者大迦旃延常为世尊之所称誉,及诸智梵行人,尊
      者大迦旃延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唯愿尊者大迦旃延为慈愍故而广说之。”
      于是,比丘众便一起前往尊者大迦旃延的住处,互相问讯后,便坐在一旁,告诉尊
      者大迦旃延:“尊者大迦旃延!佛陀为我们简略叙述法义,没有详细解说,便从座
      起身,进入房间,禅坐思惟,即‘由彼原因使得由心理扩张造成的想与见障碍一个
      人,于彼,如果没有应欢喜的、应称赞的、应执着的,这就是潜伏之贪欲的边、潜
      伏之瞋恨的边、潜伏之见的边、潜伏之疑惑的边、潜伏之傲慢的边、潜伏之执着存
      在的边、潜伏之无明的边;执棍、执刀、争吵、斗争、诤论、相责、挑拨离间、妄
      语的边;这些邪恶不善之法会在此灭尽无余。’我们心里想:各位贤者!谁能为我
      们详细解说佛陀简略叙述的法义呢?我们心里又想:尊者大迦旃延常常得到佛陀及
      一切有智慧之梵行者的称赞,尊者大迦旖延应该能够为我们详细解说佛陀简略叙述
      的法义,请尊者大迦旖延慈悲,为我们详细解说佛陀简略叙述的法义。”
  14。 尔时,尊者大迦旃延告曰:“诸贤!听我说喻,慧者闻喻,则解其义。诸贤!犹如
      有人欲得求实(1043),为求实故,持斧入林。彼见大树成根、茎、节、枝、叶、华、

四九五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四九六  林品第十(115)蜜丸喻经第九

      实,彼人不触根、茎、节、实,但触枝、叶。诸贤所说亦复如是,世尊现在,舍来
      就我而问此义。所以者何?诸贤!当知世尊是眼、是智、是义、是法、法主、法
      将,说真谛义,现一切义,由彼世尊(1050)。诸贤应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世尊!此云
      何?此何义?’如世尊说者,诸贤等当善受持。”
      尊者大迦旃延回答说:“各位贤者!听我说一个譬喻,一个有智慧的人,听了譬喻
      之后,便可了解义理。各位贤者!譬如有人为了得到树心,带着斧头进入树林。当
      他看到一棵大树具足根、茎、节、枝、叶、花、树心时,他不取根、茎、节、树
      心,而取枝、叶。各位贤者!你们也是一样,佛陀健在,你们不去请示佛陀,反而
      来问我法义〔,这是不适当的〕。为什么呢?因为佛陀知道他所知道的,见到他所
      见到的,他是眼、是智、是法、是梵,他是说者、阐明者、义利的引导者、‘不
      死’的给与者、法主、如来。各位贤者!你们应当前往佛陀的处所,请示佛陀:
      ‘佛陀!这是什么意思?应如何解释?’对于佛陀的解说,你们应当好好地受持奉
      行。”
  15。 时,诸比丘白曰:“唯然,尊者大迦旃延!世尊是眼、是智、是义、是法、法主、
      法将,说真谛义,现一切义,由彼世尊。我等应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世尊!此
      云何?此何义?’如世尊说者,我等当善受持。然尊者大迦旃延常为世尊之所称
      誉,及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唯愿尊者大迦旃延为
      慈愍故而广说之。”
      比丘众回答说;“是的,尊者大迦旃延!佛陀知道他所知道的,见到他所见到的,
      他是眼、是智、是法、是梵,他是说者、闱明者、义利的引导者、‘不死’的给与
      者、法主、如来。我们应当前往佛陀的处所,请示佛陀。‘佛陀!这是什么意思?
      应如何解释?’对于佛陀的解说,我们应当好好地受持奉行。但是,尊者大迦旃延
      常常得到佛陀及一切有智慧之梵行者的称赞,尊者大迦旃延应该能够为我们详细解
      说佛陀简略叙述的法义,请尊者大迦旃延慈悲,为我们详细解说佛陀简略叙述的法
      义。”
  16。 尊者大迦旃延告诸比丘:“诸贤等!共听我所说。诸贤!缘眼及色,生眼识,三事
      共会,便有更触,缘更触便有所觉,若所觉便想,若所想便思,若所思便念,若所
      念便分别(1051)。比丘者,因是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此中过去、未来、今现在法,

四九七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四九八  林品第十(115)蜜丸喻经第九

      不爱、不乐、不着、不住,是说苦边。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
      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如是
      耳、鼻、舌、身,缘意及法,生意识,三事共会,便有更触,缘更触便有所觉,若
      所觉便想,若所想便⊕思,若所思便⊕念,若所念便分别。比丘者,因是念出家学
      道,思想修习,此中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着、不住,是说苦
      边。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
      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
      尊者大迦旃延告诉比丘众:“请各位贤者听我说。各位贤者!因为眼睛与物质而生
      起眼识,三者会合而有接触;因为接触而有感受;人所感受的就是人所想的;人所
      想的就是人所思考的;人所思考的就是人心理上的扩张;因为人心理上的扩张,使
      得由心理扩张造成的想与见,在眼睛所识知过去、现在、未来的物质上,障碍一个
      人。(这就是佛陀所谓的:〕‘诸比丘!由彼原因使得由心理扩张造成的想与见障
      碍一个人,于彼,如果没有应欢喜的、应称赞的、应执着的,这就是潜伏之贪欲的
      边、潜伏之瞋恨的边、潜伏之见的边、潜伏之疑惑的边、潜伏之傲慢的边、潜伏之
      执着存在的边、潜伏之无明的边;执棍、执刀、争吵、斗争、诤论、相责、挑拨离
      间、妄语的边;这些邪恶不善之法会在此灭尽无余。’同理,耳朵、鼻子、舌头、
      身体也是一样,因为意念与概念而生起意识,三者会合而有接触;因为接触而有感
      受;人所感受的就是人所想的;人所想的就是人所思考的;人所思考的就是人心理
      上的扩张;因为人心理上的扩张,使得由心理扩张造成的想与见,在意念所识知过
      去、现在、未来的概念上,障碍一个人。〔这就是佛陀所谓的:〕‘诸比丘!由彼
      原因使得由心理扩张造成的想与见障碍一个人,于彼,如果没有应欢喜的、应称赞
      的、应执着的,这就是潜伏之贪欲的边、潜伏之瞋恨的边、潜伏之见的边、潜伏之
      疑惑的边、潜伏之傲慢的边、潜伏之执着存在的边、潜伏之无明的边;执棍、执
      刀、争吵、斗争、诤论、相责、挑拨离间、妄语的边;这些邪恶不善之法会在此灭
      尽无余。’”
  17。 “诸贤!比丘者,除眼、除色、除眼识,有更触施设(81)更触者,是处不然。若不施
      设更触,有觉施设觉者,是处不然。若不施设觉,有施设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
      者,是处不然(1052)。如是耳、鼻、舌、身,除意、除法、除意识,有更触施设更触

四九九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五○○  林品第十(115)蜜丸喻经第九

      者,是处不然。若不施设更触,有觉施设觉者,是处不然。若不施设觉,有施设
      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者,是处不然。”
      “各位贤者!如果没有眼睛、没有物质、没有眼识,则没有接触可言。如果没有接
      触,则没有感受可言。如果没有感受,则没有想可言。如果没有想,则没有思考可
      言。如果没有思考,则没有由心理上的扩张造成的想与见可言。同理,耳朵、鼻
      子、舌头、身体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意念、没有概念、没有意识,则没有接触可
      言。如果没有接触,则没有感受可言。如果没有感受,则没有想可言。如果没有
      想,则没有思考可言。如果没有思考,则没有由心理上的扩张造成的想与见可
      言。”
  18。 “诸贤!比丘者,因眼、因色、因眼识,有更触施设更触者,必有此处。因施设更
      触,有觉施设觉者,必有此处。因施设觉,有施设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者,必
      有此处。如是耳、鼻、舌、身,因意、因法、因意识,有更触施设更触者,必有此
      处。因施设更触,有觉施设觉者,必有此处。因施设觉,有施设念,出家学道,思
      想修习者,必有此处。”
      “各位贤者!如果有眼睛、有物质、有眼识,则有接触可言。如果有接触,则有感
      受可言。如果有感受,则有想可言。如果有想,则有思考可言。如果有思考,则有
      由心理上的扩张造成的想与见可言。同理,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也是一样,如
      果有意念、有概念、有意识,则有接触可言。如果有接触,则有感受可言。如果有
      感受,则有想可言。如果有想,则有思考可言。如果有思考,则有由心理上的扩张
      造成的想与见可言。
  19。 “诸贤!谓世尊略说此义,不广分别,即从座起,入室燕坐。比丘!若人所因念,
      出家学道,思想修习,及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着、不住,是说
      苦边。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
      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此世尊略说不广分别义,我以此
      句、以此文广说如是。诸贤!可往向佛具陈,若如世尊所说义者,诸贤等便可受
      持。”
      “各位贤者!佛陀为你们简略叙述法义,没有详细解说,便从座起身,进入房间,
      禅坐思惟,即‘向彼原因使得由心理扩张造成的想与见障碍一个人,于彼,如果没

五○一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五○二  林品第十(115)蜜丸喻经第九

      有应欢喜的、应称赞的、应执着的,这就是潜伏之贪欲的边、潜伏之瞋恨的边、潜
      伏之见的边、潜伏之疑惑的边、潜伏之傲慢的边、潜伏之执着存在的边、潜伏之无
      明的边;执棍、执刀、争吵、斗争、诤论、相责、挑拨离间、妄语的边;这些邪恶
      不善之法会在此灭尽无余。’我已经为你们详细解说。各位贤者!你们可以把我所
      说的告诉佛陀,如果佛陀认可的话,你们便可以受持奉行。”
  20。 于是,诸比丘闻尊者大迦旃延所说,善受持诵,即从座起,⊕绕尊者大迦旃延三匝(303)
      而去。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白曰:“世尊!向世尊略说此义,不广分
      别,即从座起,入室宴坐。尊者大迦旃延以此句、以此文而广说之。”
      于是,比丘众听完尊者大迦旃延的话后,谨记在心,从座起身,右绕三圈后离去。
      接着,便前往佛陀的住处,顶礼佛足之后,坐在一旁,告诉佛陀:“佛陀!你为我
      们简略叙述法义,没有详细解说,便从座起身,进入房间,禅坐思惟。尊者大迦旃
      延已经为我们详细解说〔如前所述〕。”
  21。 世尊闻已,叹曰:“善哉!善哉!我弟子中有眼、有智、有法、有义。所以者何?
      谓师为弟子略做此义,不广分别,彼弟子以此句、以此文而广说之。如迦旃延比丘
      所说,汝等应当如是受持。所以者何?以说观义应如是也。比丘!犹如有人因行无
      事处,山林树间,忽得蜜丸,随彼所食而得其味。如是族姓子于我此正法律,随彼
      所观而得其味,观眼得味,观耳、鼻、舌、身,观意得味。”
      佛陀听了之后,赞叹说:“很好!很好!我的弟子〔大迦旃延〕是眼、是智、是
      法、是梵。为什么呢?因为我简略叙述,没有详细解说的法义,他能够详细解说。
      对于大迦旃延比丘所解说的内容,你们应当好好地受持奉行。为什么呢?因为他所
      解说的与法义完全一致。诸比丘!譬如有人在没有干扰的山林中,得到蜜丸,吃了
      之后便知其味。同理,良家子弟在我的教法与戒律中,随其修习,便能得到法味,
      于眼修习可得到法味,于耳、鼻、舌、身、意修习可得到法味。”
  22。 尔时,尊者阿难(314)执拂侍佛,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此法名何
      等?我当云何奉持?”
      此时,尊者阿难以扇子扇佛,于是,尊者阿难合掌请示佛陀:“佛陀这个法应当如
      何取名?如何受持?”
  23。 世尊告曰:“阿难!此法名为蜜丸喻,汝当受持。”

五○三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五○四  林品第十(115)蜜丸喻经第九

      佛陀回答说:“阿难!这个法应当取名为‘蜜丸喻’,你们应当好好地奉行诵习。”
  24。 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受此蜜丸喻法,当讽诵读。所以者何?比丘!此蜜丸
      喻有法有义,梵行之本,趣通趣觉,趣于涅槃(48)。若族姓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
      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当善受持此蜜丸喻。”
      于是,佛陀告诉比丘众:“诸比丘!你们应当一同受持这个蜜丸喻法,好好地奉行
      诵习这个法。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蜜丸喻法的文义清净,是梵行的根本,可以导致
      通达、觉悟,得到涅槃。良家子弟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正当地从俗家离开,成为
      无家者,过着游行的修行生活,应当专心受持这个蜜丸喻法,好好地奉行这个蜜丸
      喻法。”
  25。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尊者阿难及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一一六)中阿含林品瞿昙弥经第十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释羇瘦(161),在迦维罗卫(162)尼拘类树园(163),与大比丘众俱受夏坐(11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释迦族迦毗罗卫城,与众多比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