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习俗分册-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鸿借机公报私仇,对赵进行弹劾,告发他们“国丧”期间演戏。这一弹劾正
迎合了“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的康熙皇帝的心。满族的最高统治者,
对于汉民族中任何一点“异动”都是特别敏感的。《长生殿》中关于安禄山
造反的描写很容易激起人们对满贵族入主中原的反感和联想。加之剧中 《絮
阁》一出,写梅妃入宫不能宠幸,又使康熙怀疑是在影射他的父亲顺治。这
样一来, 《长生殿》的上演便酿成了一场大难,甚至连看戏的人也不能幸免
而遭受惩罚。洪昇当然难逃株连,被革去国子监生,逐回杭州,从此过着郁
郁寡欢的生活。康熙四十三年 (1704年)竟失足落水,死于吴兴。
《太平广记钞》的由来
《太平广记钞》是《太平广记》的改写本,评纂者为明代大文学家冯梦
龙。
冯梦龙在话本、小说、笔记、戏曲和民间时调等方面,曾经编著过大量
作品,《太平广记钞》是他评纂的又一巨著。《太平广记》原书500卷,采
录自汉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等475种,保存了大量的古小说资料。但
也有缺陷或不便于读者的地方。冯梦龙认为它选材“芜秽”,文字太繁,有
些门类排置欠当,加之当时印本“既不求善本对校,复不集群书订考”,“挂
漏差错,往往有之”,因此,需要一部经改编删削后错误较少的改编本。另
外,冯氏一贯认为小说系教育世人的工具;而明代的经济发展,使市民阶层
空前壮大,他们不但要求听评书,看戏文,还要求看小说、评剧本。于是进
行了改编。
冯氏评纂改编的《太平广记钞》与传世的《太平广记》相比,其主要特
点是篇幅大量精简,但保存了精华,仍不失其浩瀚汪洋的特色。最可贵的是
他的评语。全书2500余篇,既有眉批1700余条,篇末总评200余条,还有
夹批、夹注。这些都是研究冯梦龙的重要材料。
《水浒》的由来
《水浒》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源于《大宋宣和遗事》及
有关话本、故事。
作者施耐庵 (明朝人)年青时酷爱读当时刊行的《大宋宣和遗事》,对
书中“晁盖智取生辰纲”、“杨志卖刀”等故事颇感兴趣。他还经常去书场
听有关《花和尚》等的说唱,非常敬佩那些“仗义英雄”。一日,他路过书
铺,看到一本讲梁山泊宋江等英雄故事的书 《张叔夜擒贼》,当即买下,并
打算以此为线索,把其他有关梁山故事的话本内容加以揉和,写一部《江湖
豪侠传》。施耐庵专心著书,后半生心血全都倾注于书稿上。
书成后,施耐庵解释:水浒即水边,含有“在野”之意,《诗经》上有
“古公亶夫,朝来走马,卒西水浒,至于歧下”的句子,是歌颂周代发祥史
的。《水浒传》是写起义英雄的,此名非常合适。
《西游记》的由来
… Page 16…
《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文学名著。
《西游记》源于如下史实:唐代佛学大师玄奘(俗名“唐僧”),为了
剔除佛经的谬误,弄清佛教的根本,决定到佛教圣地天竺(今印度)去取经,
贞观元年(627年)唐僧离开长安 (今西安)西行,经兰州,到凉州(今甘
肃武威),然后西奔瓜州(今甘肃安西),出玉门关,进入了400公里荒漠。
他曾迷失方向,渴昏倒地,在被夜半凉风吹醒后,找到水源,又继续前行。
他抱定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的决心,以惊人的顽强毅力,克服了数
不清的艰难,历时18载,行程2500公里,亲历110个国家,于贞观十九年
正月,带着650多部佛教经典回到祖国,受到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唐太宗
李世民还在洛阳行宫召见了他,亲自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3月初,他
奉诏口述所见,由门徒辩机辑录成10余万字的《大唐西域记》。书中介绍了
西域诸国的历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资料等等。后门徒慧立、彦琮编撰《大
唐大慈恩志三藏法师传》,为神化唐僧,在描绘他突破艰险、一意西行的同
时,还穿插了一些神话传说。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把各种神话与
取经故事串联起来。
明小说家吴承恩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
上,经过再创作,写成《西游记》。
《金瓶梅》的由来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和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
材的文学名著。
《金瓶梅》源于如下传说:16世纪中叶,一位名叫王抒的官员偶然得到
了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这使奸臣严嵩极为垂涎,后严嵩窃取了朝廷大
权,便将这件珍品攫为己有。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告诉严嵩这幅画只不过是
件复制品,使他大为懊恼,于是便向朝廷诬奏王抒,使王抒蒙冤受害。严嵩
死后,王抒之子王世贞时刻不忘杀父之仇,一次上朝,恰与严嵩之子严世蕃
站在一起。因王世贞在文学上深有造诣,严世蕃便问王现在写什么作品。正
巧靠近他们站的地方有个金属花瓶插着盛开的梅花,王世贞就灵机一动,顺
口答道:“我刚写完一部小说,叫做《金瓶梅》。”王回家后,真的着手写
作了。数旬后《金瓶梅》问世。王世贞含沙射影地把他的仇人严世蕃的私生
活 (即书中西门庆的行为)写入书中。
《古文观止》的由来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 《古文观止》,是较好的古代散文
选本。书名中“观止”一词原出自《左传》,其中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国的
公子季札有一次在鲁国观乐,见舞“韶箾”者,称赞说:“观止矣!若有它
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说:我已看到了最好的艺术了,假如还有别的音
乐舞蹈,我也不敢再提出要看了。以后便以“观止”赞扬所见事物尽善尽美,
无以复加。二吴编选古代散文书名曰“观止”,意思是说本书所选文章是精
心挑选的,是尽善尽美的。
… Page 17…
《红楼梦》的由来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典小说还有《石头记》、《风月宝鉴》、《金
陵十二钗》等书名。原书的“凡例”说,“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
意思是说,整部小说写的就是红楼一梦。“红楼”和“朱门”一样,是古代
王侯贵族住宅的代称。不言而喻,“红楼梦”就是说红楼贵族的显赫无非一
梦。清代作家曹雪芹,通过贾、史、王、薛四大贵族家庭从兴盛到衰败的描
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书名《红楼梦》,寓
意深刻。
“红学”的由来
“红学”现已成为专门学科。但俞平伯说过:“所谓红学,这本是一句
笑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上海1918年出版的《可发一笑》的笑话集内《治“红学”》篇中记载:
清代自乾隆以后,国内讲求“经学”之风盛行,学者们埋头于《易》、《诗》、
《礼》、《春秋》等几部经书中,松江有个文人朱昌鼎,不肯趋附这种风气,
唯对被称为五大奇书之一的《红楼梦》精熟入迷。一天朋友来访,问他:“你
为什么不研究 ‘经学’?”朱昌鼎答道:“我也在钻研‘经学’,不过和别
人的 ‘经学’不同。我的‘经学’比别人的少一画三曲。”朋友迷惑不解,
他笑着解释:“我指的就是‘红学’呀。”原来繁体字的“經”字少“一画
三曲”就成为“红”字了。
《聊斋志异》的由来
《聊斋志异》是一部驰名中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蒲松龄,少年时家境贫寒,屡试不第,大半生都在自己家乡附近教
书,使他有机会了解人民的疾苦,从而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极为不满。蒲
松龄20岁时,决心写一部“孤愤之书”,通过谈狐说鬼的形式,挞伐封建社
会的腐败黑暗,他选择了离住所很近的柳泉 (因泉旁有一株大柳而得名)作
为采风基地,这里地处叉路口,是南北东西往来旅者的必经之路。蒲松龄每
于教书之暇,就来到柳泉的大柳树下,铺下席子,邀途经这里的旅客坐下饮
茶,请他们讲述各地奇闻异见,并一一用心记下。30年间,蒲松龄去柳泉采
风从未间断。每天晚上,他都将白天听来的东西整理加工成文,到他50岁时,
《聊斋志异》终于问世。
何以称《聊斋志异》?原来,蒲松龄写作的书房叫“聊斋”,“志异”
即记载奇闻异见,故他将这部小说集取名为《聊斋志异》。
《呐喊》的由来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个小说集,写于1918—1922年五四运动前后。鲁
迅说,他“呐喊”几声,目的在于慰籍那些在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使他
们无畏地前进。
… Page 18…
《彷徨》的由来
《彷徨》由鲁迅写于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阵营分化时期。原来参加新文
化运动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当时鲁迅像布不成阵的
游勇那样感到孤独和彷徨。书名 《彷徨》,表明他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
索的心情。
《子夜》的由来
长篇小说《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写于1931年10—1932年12月,1933
年1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夜11时至次日晨1时称为子时,所以称半夜为子夜。子夜是一日中最黑
暗的时刻,也是黎明到来前的时刻。茅盾将其作为书名,深刻揭示了中国社
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林家铺子》的由来
《林家铺子》,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关于《林家铺
子》书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文坛佳话。
1932年,茅盾先生应《申报月刊》之约,为创刊号写了一篇题名为《倒
闭》的小说。这个名字,顾名思义,意谓写的是一家乡镇店铺倒闭的故事。
但 《申报月刊》主编俞颂华认为创刊号上登《倒闭》,似乎不吉利,就改为
《林家铺子》,并同茅盾先生商量。
《倒闭》的篇名同小说的内容是切合的,然而显得比较直露,带有刺激
性。而《林家铺子》却显得含蓄,也突出了“这一个”——林家铺子。通过
它的遭遇,联想到当时中国濒于破产的张家铺、李家铺、王家铺的命运。茅
盾先生当时就欣然同意了。
《小城春秋》的由来
1930年厦门劫狱事件发生后不久,地下党员傅树生拿着全部材料交给了
高云览,要他写成小说。年仅21岁的高云览接受了这一重托,但为当时的环
境和生活所迫,写了一半就停笔了。直到1951年,他才重新拿起笔来。他把
自己关在书房里,没日没夜没有节假日地写,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创作上。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他的袖口长年累月地在桌案上磨蹭,黑呢子被磨得发
了白,桌上的稿纸堆得越来越高。那时他住在天津,为了征求战友和内行的
意见,他还要不时地往北京跑。而每次从北京回来,差不多他都要把原稿重
新改写一遍。而所有这些,都是在他身患癌症的情况下进行的。1956年6月,
他因患癌症,动了第二次手术,切去七八寸肠子。当时这部小说已修改了六
遍,但直到进手术室前几分钟,他还握着笔在修改。推他进手术室时,他回
头叮嘱其妻说:“把我的笔收好。”不幸的是,他于6月13日突然离开了人
间,已听不见人民对《小城春秋》的赞誉了。
《王贵与李香香》的由来
… Page 19…
《王贵与李香香》于1946年9月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一鸣惊人,把
李季迎上了中国诗坛。
1945年冬,约20岁的李季,就开始用陕北信天游民歌的形式,进行新
诗创作。陕北人民的斗争生活,激起了他诗的激情,他开始构思《太阳会从
西边出来吗》这部长诗。为了将民歌引进新诗创作,为我国新诗的发展打开
一条新路,他广为收集民歌,记下的民歌素材达10本之多,写在粗糙的马兰
纸上,通过分析、整理,从中吸取民歌中的精华,为《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首千行诗写就之初,作者并没有想到要拿去
发表,他首先唱给当地的老百姓听。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整个陕甘宁边
区都唱起来了。成千行的诗,能在群众中口头流传,这在新诗史上是罕见的。
1946年夏,为了扩大宣传,这首诗才在《三边报》上刊载。不久,延安
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的编者发现了,才在这年9月下旬连续三天刊登
这首长诗,改名为《王贵与李香香》。当时《解放日报》社社长博古、总编
辑陆定一、副刊编者黎辛、冯牧等都一致给子好评。陆定一还为这首诗写了
一篇推荐文章。接着新华社马上向国内外播发了全诗,并和陆定一的文章一
起,译成英文外发,宣传规模之大,是当年延安发表的文艺作品所少有的。
《小二黑结婚》的由来
赵树理的名篇 《小二黑结婚》是有生活原型的。
1943年初,太行山新政权成立不久,赵树理到一个县政府驻地的村子访
问一家房东,听到了一个村干部被害的案件。原来,这个村有个叫岳冬至的
民兵小队长,年方19岁,长得很英俊。岳的父亲很迷信,给他养了一个“天
命相符”的9岁童养媳。岳冬至根本不相信这一套,父子俩常为此事怄气。
这个村有个外来户的闺女叫智英祥,她的母亲是“三教圣道会”的神婆,成
天装神弄鬼,并借此勾引男人。为了捞取优厚的聘礼,这个神婆竟然把智英
祥许给了一个40多岁的商人。智英祥断然拒绝,说:“谁拿了人家的东西,
谁就跟人家去。”母女俩为此吵个不休。岳冬至与智英祥两小无猜,感情一
直很好,这时两人便恋爱起来。这个村的村长和青救会秘书均已成家,却经
常到智英祥家胡缠,智英祥每次都婉言拒绝。后来当知道智英祥是在和岳冬
至相爱时,村长和青救会秘书便召集村干部,开了一个斗争会,诬蔑岳冬至
搞腐化,并要岳作出保证,今